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文化遗产城市文化遗产报道传播价值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017 浏览:47195
论文导读:“老宜昌”专门策划一个版块,就是在县市文化踏访的报道中,邀请当地几名文化名人撰写一组蕴涵地方文化的散文。这些散文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倾注着家乡之情,散发出无穷魅力。

3.民间草根文化者:扩大知名度激发更大热情。12下一页

在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2012年4月份起,《三峡商报》副刊策划推出的《老宜昌》,不只是抽取传统内涵,更多是关注其现实的纬度,从追问历史文化的过往中,凸显出其别有意味的现代价值,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以及传播价值尤为突出。这种承载着现代价值的媒体力量,为打造城市品牌,建设品牌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注入了更多的想象,融入了更多的思考,也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所指的传播价值包含繁荣文学与艺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新闻价值。

一、历史价值:梳理历史文化的脉络足迹,借助媒体普及历史知识

宜昌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但由于日本侵略者对宜昌进行狂轰滥炸之后,历史古迹惨遭破坏,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威胁着仅存的文化遗迹,越来越多的市民对他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十分陌生,城市的文化之根面临着断裂。
作为承载着文化传承使命的报纸副刊,如何踏寻着历史文化的脉络足迹,有的放矢地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是文化报道一个新方向。但与此同时,处于信息大爆炸的多媒体时代,这种看似静态的报道极可能被快速淹没。要想在“老”上做新文章,就得瞻前顾后,采用更新的形式,实行更科学的办法。“老宜昌”系列报道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它把过去的许多东西串起来,分门别类,让读者有一个全新的阅读感受。其报道策略当是策划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组报道中,其娴熟而独特的报道技巧,不失为文化报道的一个亮点与特色。
1.一期一个主题。每期精心策划,从繁杂的故纸堆里选择一个主题,再按主题进一步策划,每个主题做全做透,既有文化变迁的深度解读,又有由此衍生的民俗、民风与民情,还有延续至今的文化遗留,不凌乱,有章法。如“老宜昌”系列报道开篇的“码头文化”,由《宜昌码头的千年演变》、《领略百年码头文化》和《千年码头锻造百年老字号》三个部分组成,每部分占一个版面,共用了7幅宜昌历史图片。全部文字和图片中传递出的信息,让人们对宜昌码头在宜昌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2.从旧闻中挖出新闻。报纸是新闻纸,所以即便是做旧闻,也力求挖掘出鲜为人知的逸闻、富有新意的故事,让市民读来有新鲜感。如《民生公司高管后裔谈“大撤退”》,细述“大撤退”期间鲜为人知的故事,而其中一位与卢作孚比邻的被访老者,更是拉近的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3.注重文章本身的可读性。此类稿件特别容易写成史料性强、学究味重的文史稿,策划时一定要让记者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即便是引用学者的话,也要做到通俗易懂,耐读、可读、易读。
由于《老宜昌》报道的内容丰富,历史脉络清淅,文字清新可读,成为众多市民争相捧读的历史读本。不仅老宜昌人爱不释手,城区一所小学还将所有报道一一整理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方便孩子们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无形中为市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知识的大普及。

二、文化价值:激活城市的文化生命力,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品位

文化是什么?泛谈容易空洞。承载着文化的归根到底是人,各色各样的文化人才是第一性、根本性的表现对象。在《老宜昌》报道中,突出表现不同领域的文化人的思想与命运,主要表现对象有文化权威人士、普通文化人以及民间草根文化者。

1.文化权威人士:借力思想解读文化。

“老宜昌”系列中,特邀宜昌地方文化学者李发刚、寇士础、罗洪波等参与,组成专家团队,使得报道更权威。宜昌有一批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长期以来研究宜昌历史文化,是传承宜昌文化的“人力资源”。报纸利用这种“专家优势”,既保证良好的传媒效果,也突出隽永的文化味。

2.县市文化名人:撰写散文抒发家乡情。

“老宜昌”专门策划一个版块,就是在县市文化踏访的报道中,邀请当地几名文化名人撰写一组蕴涵地方文化的散文。这些散文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倾注着家乡之情,散发出无穷魅力。

3.民间草根文化者:扩大知名度激发更大热情。

论文导读:
《老宜昌》后续报道中,记者专程踏访各县市区,挖掘隐藏乡野的文化达人、民间艺人,用心用情地讲述他们文化追求路上的感人故事。既慰藉他们的心灵,也有利于有关部门给予更多支持与帮助,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
由于《老宜昌》关注是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文化人士,势必在“文化圈”内外引发热潮,激发了文化人的创造热情,提升了城市与居民的文化品位,大大地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真正激活了城市文化的生命力。

三、情感价值:勾起老宜昌人的集体记忆,唤醒城市公民的文化归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这组报道中,情感的流淌自然而真诚。譬如《宜昌百岁老人回忆旧式蒙学》、《百岁老人见证宜昌百年交通变迁》等等,勾起老宜昌人的集体记忆,牵动无数读者心底的温情,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的集中发酵,无疑会唤醒城市公民的文化归属感,使得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正如宜昌市委宣传部阅评小组所言:“作为传媒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为一座城市留下文化记忆既是一种文化坚守,也是应该肩负起的文化担当。我们在宣传新宜昌的时候不能忘记‘老宜昌’, 记忆‘老宜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宜昌。”

四、新闻价值:激发市民尊崇文化与文化人,创新传媒手段,放大传播价值

《三峡商报》在这次大型的宜昌文化报道中升级传播形式,不断地放大传播价值——文化报道中凸显新闻价值,从而大大提高媒介自身的价值、品位和地位,赢得受众。
本次大型文化报道有这么几种形式值得注意:
其一,从单一的文化报道,到组合式规模化的专题报道,后来延伸到的现场活动报道及实地踏访报道,《老宜昌》颠覆了以往文化报道静态化、平面化和固定化的模式,形成报纸上下的有效互动,激活了版面,吸引了眼球。
其二,《老宜昌》文化讲坛延伸了报道的纬度,将文化报道的多样化样本进行扩充,再次跟踪报道《老宜昌》文化讲坛,以期将这组文化报道做得有声有色,做出文化报道的另一个高度。
其三,《老宜昌》将关注的视线转向各县市区,记者专程踏访各地的特色文化遗址,从而解读文化变化之源,挖掘隐藏乡野的文化达人、民间艺人,为我们展示多维多彩而内涵深厚的宜昌区域性文化。
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 “媒介即讯息”的观点 ,就是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真正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现代媒体的传播方式不再囿于自己媒体平台,而是报道中寻求契合点。“传媒作为一种社会公器,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同,其社会责任感比新闻报道本身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峡商报》的《老宜昌》大型报道无疑是一次提高自身品牌、得到社会认同的自觉行动。(三峡日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