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健康状况NICU护士心理健康情况及压力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646 浏览:85011
论文导读:
【摘要】 目的:探讨N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源。方法:运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75名NICU护士和75名普通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NICU护士心理压力大于普通科护士,在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中6个因子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ICU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特殊,应激因素多,心理健康状况差,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NICU护士的心理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NICU护理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 NICU; 护士; 心理状况; 压力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

3.05.041

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是集高危新生儿及精密仪器设备于一体,具有高护理风险、高责任的护理单元。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独有的护理工作性质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很大影响。本次分析是针对NICU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问卷调查者为德州三家医院NICU护士75名(调查组)和普通病房护士75名(对照组)。两组被试者均为女性,近期均无特殊家庭事件影响。NICU护士年龄20~45岁,平均33.45岁;护龄1~28(12.5±7.6)年;从事NICU工作(5.75±2.18)年。学历:中专24.3%,大专46.3%,本科及以上29.4%。职称: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39名、初级职称32名。对照组护士75名,其中内科护士21名、外科护士23名、妇产科护士26名、五官科护士5名。两组年龄、学历、职称、护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者与各科室护士长取得联系,由各科护士长将调查表发放到护士手中,3 d后由调查者收回。为确保测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测试前向被测试者讲解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合作和支持。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合格问卷150份,合格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调查组SCL-90症状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

2.2 调查组SCL-90症状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NICU护士压力与压力源分析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护理工作中有关压力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Selye的一般压力理论,认为压力是一种综合表现状态,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的紧张反应状态[3]。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压力反应,干扰人体恒定状态的所有内外环境的变化。NICU护士的压力源来源于多方面,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而持续高水平的压力则会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
3.1.1 职业环境因素 职业环境造成的高度紧张、高危险度、高责任感是导致NICU护士心身疲惫的主要原因[4]。NI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科室,也是危重患儿密集的场所,患儿病情重,又不允许家属陪护,使护理工作量加大。患儿病情复杂、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可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导致护士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易产生焦虑情绪。护士日夜守护在患儿身边,长期承担着各种生活护理、各种导管护理、呼吸机护理等,极易出现疲劳、消极、悲观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3.1.2 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NICU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求专业理论强、经验丰富又要求护理技术水平高还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要求的同时护士的社会地位却没有提高,在我国护士的社会地位仍较低[5]。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医轻护的观点,认为护士的工作仅限于打针、输液、发药,无任何技术含量,在出院时往往会感谢医生,却很少关注护士,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超负荷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使护士感受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严重地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
3.1.3 生理性因素 (1)护士的工作是日夜倒班制,体力工作繁重,生活无规律,用餐时间错位。有时连续抢救、护理患儿数小时,脑力、体力过度支出,再加上频繁的昼夜轮班,造成生物节律紊乱。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造成护理人员机体抵抗力下降。(2)NICU内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测与治疗仪器设备。持续心电监护和床旁摄片,无疑增加了护理人员接受辐射的机会,长期接受辐射,会引起人体生物学改变,机器的噪音常导致护士的身体和心理机能下降,出现躯体化症状,如头痛、睡眠障碍等。(3)护士与外界交流少,NICU护士比普通病房护士更多的面对死亡、抢救等极端痛苦场面,易致护士产生悲哀、无助等挫折感,长此以往不良的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易产生抑郁心态。本分析显示NICU护士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护士(P<0.01)。
3.1.4 NICU护士人际关系的压力 (1)护患关系紧张:入住NICU的患儿医疗费用高,家长对收费不理解。患者欠费后护士无法取药及实施必要的治疗,患者用不上药就直接源于:论文例文www.7ctime.com
找护士,对护士产生不满,甚至经常表现出过激言行,把护士当成出气筒,家长看不到护士的付出,护士无成就感。(2)医护关系不和谐:NICU工作要求护士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国内外新的业务和技术充实自己,不断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紧张的抢救工作要求护士反应迅速,医护之间配合默契。有些医生对护士的不满和挑剔均使护士心理压力增加[6]。
3.1.5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的压力 目前NICU普遍存在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达不到相应的床护比,NICU床护比例标准为1:2.5~3.0,人员短缺,护理工作量过多,护士超负荷工作,造成职业倦怠。3.1.6 职称晋升和继续教育方面的压力 由于社会进步和知识更新造成激烈的社会竞争,职称晋升注重学历、科研文章、技术水平等项目,护理人员基础学历较低,为了职称晋升,护士在工作之余还要参加继续教育,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使护士有巨大压力,更易发生灰心、无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征。

3.2 对策

3.2.1 提高心理素质 NICU护士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情绪,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放松意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转移注意力,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在被不理解的情况下,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及适应力,掌握不良情绪的合理宣泄,提高自身的应激能力,有效调节情绪,乐观地面对生活。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值,客观地对待学习、晋升、职务,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最佳的工作心态。
3.2.2 强化技术训练,提高抢救应急能力 能力的提升是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7]。开展抢救应急训练,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对常见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等,制定规范周密的抢救流程,开展模拟论文导读:.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戴琴,王开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14.程然,宋桂荣.大连市护士压力源状况调查分析.护理研究,2006,4(20):965-967.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7,17(5):54-5

5.温贤秀,徐小平.支持系统的构建对

急救训练,制定系统的理论培训计划,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严格按抢救程序有条不紊的工作,有利于缓解抢救危重患儿时的心理压力。
3.2.3 领导重视 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对NICU护士的工作应给予足够重视及肯定,应关注N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减压计划,定期对NICU护士进行减压训练,使护士学会运用正确、积极的减压措施,以缓解心理压力。在排班上应考虑NICU护士的感受,征求她们的建议,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做到合理、弹性排班。在继续教育和职称晋升上,医院领导要重视对NICU护士的分层次培养,多给予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在职称晋升时给予加分及优先聘用等政策倾斜。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注重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NICU护士工作积极性。
3.2.4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取得社会、单位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充分利用报刊、媒体等,加强对护士的正面宣传,使公众理解NICU护士、尊重NICU护士的劳动,提高NICU护士的社会支持度。医院管理者应引导医院各部门重新认识护士应得到的社会地位,提高全院人员对护士的尊重,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家庭成员更应爱护支持护士的工作,体谅护士的辛苦,减少护士对家庭事物的分担,解决后顾之忧,在情感上理解、支持护士的工作,使护士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因此,在NICU护士工作中要尽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她们的心理状态,保证她们的心理健康,同时,NICU护士们也应该积极学习,努力调节自身状况,学会自我减压的技巧,保证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齐艳.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2,8(2):114-115.
顾乃平.护理专业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95.
[3] 刘玉馥,周莉.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
[4] 戴琴,王开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14.
[5] 程然,宋桂荣.大连市护士压力源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6,4(20):965-967.
[6] 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7,17(5):54-55.
[7] 温贤秀,徐小平.支持系统的构建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3,24(10):485.
(收稿日期:2012-10-08)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