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身心健康论练习武术对身心健康影响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739 浏览:144748
论文导读: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压力积累下来得不到及时释放,紧张情绪也不能很好地松弛和宣泄,势必造成大学生心理的压抑、不平衡,甚至扭曲。练习武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消除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文章就练习武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 武德教育 身心健康

1.武德教育概述

1.1武德教育的定义。武德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规范。因为武术有区别于其他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到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包含:口德、手德、心德和公德。口德即不以语言中伤他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摒弃门户之见;手德即较力时不以武力伤人;心德即习武观念和思想境界;公德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如“热爱武术事业为人民为祖国争光讲文明、讲礼貌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光明正大遵守纪律、执行规则公正无私”等。
1.2武德教育与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1)尊师重道,“尊师”即尊重师长,一般指晚辈对长辈的,对学校和武术界来讲,泛指学生对老师、徒弟对师傅的固定礼节。“重道”即尊尚武德、爱好武术与道德修养泛指人的品格与技能兼修的境界。(2)除恶扬善,要求习武者主持正道,扶弱压邪,集中体现在“仁”与“勇”的结合,保卫国家抵抗侵略是武德的最高体现。(3)重义轻利,自古以来是武林所推崇的武德信念。能唤醒习武者既勇又武、刚强不屈的人格尊严,完善其披肝沥胆、万死不辞的信念,最终借武技行为去反映这种认识,追求有意义的生命。(4)勤学苦练,习武者必先学武德。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和约束,也不仅是事关自身品德修养的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习武能否登堂入室学得武艺的精髓真谛。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军旅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如今虽然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与过去不同,但武德教育寓于深刻,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

2.武德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1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努力为国争光。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努力振兴中华武术,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为国争光,为人民争光。
2.2使当代大学生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建立起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习武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当人民群众利益受到坏人侵犯时应该见义勇为,以正当防卫保护人民群众。当祖国受到侵犯时更应该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为捍卫祖国英勇奋战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2.3使当代大学生尊师重道,团结互助。尊师重道是传统的美德,学武者应该尊敬师长、前辈。在行为举止上,习武者要谦和礼下,恭敬聆听教诲,认真实践,好学上进珍惜师长、前辈的辛勤付出。大学生应该热爱事业,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学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谦虚谨慎,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4使当代大学生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言谈要体现素养,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为人处世要热情诚实,和蔼可亲,服饰要整洁得体。在表演竞技、教学训练、社会武术等活动中要严格按照武德的行为规范进行操作,表现出个的人立身风度。
2.5使当代大学生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大学生会具备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3.分析与讨论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及人与人的需要关系的反映。许多研究发现,身体锻炼和身体活动能有效改善练习者的不良情绪,并且能维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受性别、年龄等制约的不同类型的健身运动对心境都有积极影响,但影响程度和强度有所差别。武术运动的练习和修行能有效降低参与者的焦虑水平论文导读:术、提高大学生武术水平的同时更应强调术德并重,应将大学生思想品质的修养、武德的修养及武功的练习看成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通过武术的修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上一页12
。一般谈到武术,很多人联想到的都是打斗。事实上,武术形体动作的练习并不是武术练习的最终追求。武术的最终目标是“道”,也就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的完美体现。用孔子的话讲就是“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致善”。这里的善是人格德行魅力,知识不断创新升华,胆与识的高度体现和不断追求。
经过武术的身体动作练习,使大学生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消极情绪均显著降低,而代表积极情绪的精力则显著升高,自尊感增强。并且,随着武术健身锻炼的继续开展和进行,其疲劳、愤怒、抑郁和慌乱继续下降,且较锻炼前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而其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均显著升高,说明长期的武术运动能够使参与者的心境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有助于调节参与者的精神面貌和提升心理生活品质。武术健身锻炼对心理自我良好感产生积极影响可能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原因,或者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使神经递质类化学物质分泌量增加,这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关。体育锻炼还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能够使脑左半球的电活动降低,这就是体育锻炼能够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在长期有规律的武术运动过程中,参与者的心血管机能、免疫机能和神经内分泌机能产生同步变化,认知功能特别是注意力的同步改善可能是武术运动产生情绪和精神健康效益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所在。
武术健身锻炼能有效集中注意力,通过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转移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同时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活动,既可以个人进行练习——通过表演锻炼自我,稳定心境,张扬个性,享受成功的愉悦,又可以通过多人集体演练,整齐划一的配合,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而武术散手练习更能培养大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
武术中散手练源于: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习的主要目的不是战胜对手,而是战胜自我内心的恐惧,临危不惧,临战不退。而武术套路的练习要求“动如波涛、静如岳”,动静结合,在静神的同时又必须动形,形与神俱,形神兼备,即人的形体与精神心理结合在一起。太极拳更是通过内动到外动,外形合内动,由内及外,以外引内,最后达内外、表里一致的,并“以练内为主”,从而发挥与神的统一。同时主张“心静意诚”,术德并修,通过养浩然正气,提高精神的修养,最后达“身心合一”境界。这些均说明武术是通过对内在心、性、意的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调节和改善参与者情绪状态和精神健康的作用。
4.结语
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就不单纯把武术作为一种外部的技击技术,而总是与人们的品格修养、处世态度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在大力提倡发展武术、提高大学生武术水平的同时更应强调术德并重,应将大学生思想品质的修养、武德的修养及武功的练习看成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通过武术的修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