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质量问题砖混住宅工程构造柱施工质量理由及防治措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531 浏览:149577
论文导读:
[摘要]文章针对砖混住宅工程构造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砖混住宅工程构造柱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住宅工程;构造柱施工;质量问题;防止措施

砖混结构是现阶段住宅工程设计的主要结构形式,在砖混结构中,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正确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钢度,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构造柱在结构中的作用认识不够,使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出现的质量问题较为普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砖混结构住宅工程的抗震能力和结构安全。经从事住宅工程实践总结,对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防止措施。
1 构造柱在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1 钢筋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按抗震设计规范所配置的构造柱,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偏移超过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无法保证。受力钢筋随意搭接,搭接长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35d要求,同时钢筋端头弯钩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300mm要求,还长短不等,1800弯钩长度、方向不符合要求等现象。箍筋制作时,一是部分弯钩未满足1350,二是制作成型的箍筋翅曲不平,尺寸偏差较大。骨架成型后,部分骨架出现“散架”和“偏位”,箍筋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部分构造柱穿过楼板面时,主筋偏移较大,校正反复弯折,弯折角度过大留下伤痕,降低钢筋强度。构造柱在梁或基础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未按要求制作和安装,钢筋未伸入梁或基础中,使混凝土构造柱坐落在基础梁的上表面,造成构造主筋无根的现象。

1.2马牙槎的留设位置不准确

马牙槎两侧的砖墙表面凹凸不平,“进”、“退”几何尺寸不一致和不垂直,导致模板不能不能贴紧砖墙和混凝土构造柱截面尺寸大小不符合要求。马牙槎留设位置不准确,造成构造位置不准确。马牙槎留置方法不符合要求,未能按规定分别进行“退”、“进”砌筑,有的甚至留直槎。在±0.000以下的构造柱部位砖砌体留直槎的现象更为常见。

1.3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固

在砖混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存在着胀模和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固面造成“跑模”现象严重。由于马牙槎两侧的砖砌体墙面不平整,造成模与砖墙之间缝隙大和模板拼缝不严密,造成混凝土“漏浆”现象。

1.4混凝土浇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前,未将构造柱底部残留的砂浆、碎砖等废物清理干净,就进行混凝土浇筑,使钢筋混凝土构造接茬处形成“夹渣”和“烂根”现象。支模前,钢筋骨架上不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导致混凝土构造柱位置不准确,而造成浇筑的构造柱拆模后出现“露筋”现象。在构造柱模板支好后,不能充分湿润模板和马牙槎砖墙,使浇筑的构造柱混凝土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收,使其已浇筑的构造柱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时,不按正确的施工方法和要求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或采取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捣,从而造成马牙槎内混凝土填充不密实,砖与混凝土构造柱结合不紧密,拆模后出现“孔洞”和“断层”现象。混凝土构造柱使用的骨料往往采用级配不适中的料头配置混凝土,也不做试配工作,严重影响了构造柱混凝土的强度质量。构造柱混凝土浇筑,不是分层浇筑在模内,而是将混凝土一次填满一个楼层高度,再进行振动,造成了构造柱混凝土振捣困难,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现象。冬季构造柱混凝土施工时,不采取相应的保温技术措施,造成构造柱混凝土“冻伤”。

1.5混凝土的养护不符合要求

由于构造柱混凝土在住宅结构中设置比较分散,施工人员对结构较重要的梁、板、柱和悬臂构件养护较为重视,而轻视构造柱混凝土的养护。对已浇筑的构造柱混凝土不能按要求养护,想起来就养护,想不起来就不养护,从而导致构造柱混凝土“脱水”严重,使构造柱混凝土强度普遍降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和结构要求。
2 防止措施

2.1完善构造柱设置部位

对砖混结构的住宅工程,应按照地区抗震烈度和层数的多少,在外墙的四角、楼梯间的四角、电梯间的四角、内墙与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伸缩缝两侧等部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构造柱,确保不少设、不漏设,并与每层圈梁可靠连接。持别是要在竖向应论文导读:震设计与施工规范》(GBJ-98)和《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施工,按上述施工措施严格控制构造柱施工全过程,将构造柱和圈梁、墙体联系在一起,相互约束,就能承受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因此,提高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质量,对防止和减轻地震对房屋建筑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和明显作用。上一页12
与整个建筑高度对正,保证垂直贯通,形成整体的空间结构。

2.2 满足结构构造要求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锚入距室外地面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当遇有管沟时,应伸到管沟下面。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筑马牙槎,并应沿高度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结筋,,拉结筋锚固的水平灰缝砂浆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构造柱必须与圈梁连接牢靠,隔层设置圈梁的住宅,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钢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钢筋砖带应在纵墙与横墙上拉通。钢筋砖带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对底层框架的住宅(高层住宅)和分层内框架的框架的构造柱截面不宜小于240mmx 240mm ,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φ14 Ⅰ级钢,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7ctime.com
箍筋采用φ6 Ⅰ级钢,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对于小截面为240mm x 180mm的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Ⅰ级钢,箍筋采用φ6 Ⅰ级钢,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在构造柱上下端适当加密箍筋。

2.3正确绑扎构造柱钢筋

构造柱受力钢筋骨架安装就位后,要加设临时支撑,确保骨架牢固、不偏斜。构造柱钢筋纵向搭接长度必须满足35d,并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绑扎搭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构造柱的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构造柱的箍筋。加密范围一般在构造柱根部、顶部和圈梁上、下均不小于 1/6 层高或不小于4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房屋四大角和楼梯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绑扎好控制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的垫块,保证混凝土构造柱保护层的有效厚度。

2.4正确砌筑马牙槎

马牙槎砌筑,应按照“先退后进”的方法砌筑,每隔五皮砖退、进一次,退槎深不小于60mm,沿墙高每500mm埋设2φ6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00mm,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留设马牙槎不论是转角处、十字交接处、丁字交接处,都必须保证砖墙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满足退进垂直的要求。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受力钢筋及箍筋间距校对到准确位置。

2.5牢固支设构造柱模板

构造柱支模前,应检查构造柱的马牙槎侧墙面平整度和垂直度,若发现马牙槎局部出现不平整和不垂直时,可采用局部砂浆刮糙,达到平整和垂直的要求,再支模,确保模板紧贴墙面,并支设牢固,保证模板的刚度,以防胀模和跑模。沿墙面马牙槎周边可粘贴软性双面胶带,确保墙面与模板紧贴,防止混凝土漏浆。构造柱底部部一侧模板预留清扫口,混凝土浇筑前将构造内遗留的残浆、碎砖等垃圾和松动的石子清扫干净后,再进行封闭,防止接槎处夹渣和烂根。

2.6构造柱混凝土的浇筑、养护

构造柱混凝土所用石子的粒径不宜大于20mm。用混凝土拌制时,应严格按配合比要求进行计量,混凝土宜采用一级配,坍落度控制在4~6cm为宜;砂石料级配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并做好记录。构造柱混凝土分段浇灌时,底部清理或新老混凝土接槎处,应先用水冲洗、湿润,再铺灌厚度为10~20mm的1:1或1:2水泥砂浆结合层,随后浇筑混凝土。构造柱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上的规定。构造柱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严禁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振捣棒应避免碰撞砖墙和钢筋,以防墙体松动和钢筋移位、变形。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应露筋。一般住宅工程的每层每根构造柱应一次浇捣完毕。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时按规作混凝土试块,并做好构造柱的养护工作。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构造柱主筋的外伸部分用预埋箍筋予以固定。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常温下24小时后,应及时进行喷水养护,每6小时不少于一次,养护时间就少于14天。构造柱的混凝土拆模强度应大于等于70%,方可拆模。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般砖混结构的住宅工程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能够有效的限制墙体开裂、位移和抵抗墙体的变形能力。施工过程中只要能够按《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GBJ-98)和《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施工,按上述施工措施严格控制构造柱施工全过程,将构造柱和圈梁、墙体联系在一起,相互约束,就能承受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因此,提高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质量,对防止和减轻地震对房屋建筑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和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