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化疗心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科研方法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118 浏览:98525
论文导读:
1672-3783(2013)01-0190-01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心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将近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30例),采取一般常规治疗干预,干预组(n=35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支持,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EORTC癌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指标。结果:干预组生命质量领域评价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提示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命质量,对治疗效果有所促进。
【关键词】肺癌化疗;心理干预;生命质量;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又称支气管肺癌,有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且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4]。化疗是肺癌综合性治疗的主要方法,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加剧了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患者生理状态较差,生命质量下降,关注肺癌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并给予积极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对治疗结局产生效应。本研究拟观察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肺癌化疗患者产生的影响, 目前国内此类报道尚不多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均为2011年4~2012年7月在我科化疗的肺癌患者,男41例,女24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61.2±4.7)岁;60岁以上患者29例;其中鳞癌29例、腺癌2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1例、其他4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无转移及复发,无合并其他其他器质性病变,排除精神疾患及酒精和药物依赖史患者,且化疗次数进行为2次及以上者,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KPS评分≥60分。

1.2 方法

1.2.1 分组

以上病例采用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化疗方案,用药及给药途径一致,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支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癌症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工具

采用EORTC癌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QLQ-C30),用于测评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指标。该量表有30个条目,包括15个源于: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领域,即5个功能领域(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3个症状领域(疲倦、疼痛、恶心呕吐)、1个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和6个单一条目(每个作为一个领域),对于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得分越高说明功能状况和生存质量越好,对于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生存质量越差[2]。此量表经广泛临床专家论证,其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

1.2.3 调查方法

患者入院即开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收集,于患者化疗前后,分两次进行生存质量的测定,由研究者对调查对象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后,将量表发给患者,然后由其自行或在研究者帮助下在特定时段内独立完成,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是否漏项。

1.3 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生存质量整体趋势影响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1.4心理干预方法

1.4.1 干预评估

加强入院访视,选择非治疗时间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并与之讨论治疗方案。掌握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一般资料,重点评估患者的疾病史,设计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实施。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主述,找出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1.4.2 针对性心理支持

焦虑、抑郁和挫折感是肺癌患者突出的心理症状,在与患者交流中,应努力秉承安慰与同情,以乐观积极的言语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在与患者接触中,尽可能减少不良刺激,降低心理应激,发挥情志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在心理支持中要善于分析患者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针对不同患者具体的心理反应类型,抓住重点进行心理疏导,要从细微处入手,引导患者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引导患者面对现实,增强患者的求治和信心,从而达到治疗依从性的提高。

1.4.3 健康教育支持

加强教育随访,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等,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根据各人情况制定相应宣教手册,让患者了解有关化疗知识,说明化疗的治疗原则和重要性,及时讲解应注意的事项(如自我护理方法、并发症的防护等)每项操作完成前后,都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与患者一起认真分析,并对患者的提问给予详细解答,使患者以正确的认知代替错误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认知度,转变其错误观念,让患者真正从心理上消除顾虑,愉快的接受治疗。注意患者生理状态变化,如患者出现各类毒副反应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脱发等)[3],应耐心做好指导,并及时做好处理干预,想办法尽量使其减轻不适感。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放疗开始后,生命质量均呈下降趋势,在15个生命质量领域观察比较中, 有8个领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 干预组生命质量领域评价指标下降较为缓慢,放疗后一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 化疗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化疗在肺癌治疗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能清除血液中微转移肿瘤细胞,降低转移与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1,5]。但在临床应用中, 化疗药物存在的毒副反应对肺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将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加之癌症本身作为一种严重应激源,造成患者极大的心理负担,其直接后果是加重了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的下降,并可能加速癌症的发展。有研究显示,癌症病人在高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合并心理疾患,并放大药物副作用对机体的影响[6],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其损害的危险度极其严重,本组研究结果亦显示,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的领域因素较多,两组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生命质量均呈下降趋势,与上述观点一致。反之,良好的心理状态又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监视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缓患者治疗期间的生存质量下降情况。

3.2 心理干预对患者生命质量的特殊作用

心理干预是指在遇到应激反应事件时,对患者实施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心理干预的最直接作用就是让患者宣泄疾病引起的恐惧、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6],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内心层面达成最基本的情绪应对模式,纠正其心理偏差,从而解除心理障碍,改善症状,增强康复的信心。本组研究中,我们通过对两组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状态的对比分析,结果提示:化疗期间患者生命质量普遍下降,但干预组通过医护人员全面的心理支持疗法,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重建心理平衡,干预组生命质量领域评价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放缓,化疗1个月后生命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促进了患者疾病转归,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值得今后临床普遍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