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大众化如何运用网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00 浏览:11572
论文导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内在属性和实践要求。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网络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上的功能的基础上,对如何运用网络推进当代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必要手段。网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服务,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所掌握、所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功能之所在。本文试就如何借助网络拓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现实途径,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谈点粗浅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走向具体,由深奥走向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走向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广大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实践的、有群众立场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效思想武器。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根本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为人民群众所认识,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能够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思想和实践方式。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去武装干部、教育群众的问题,其最终目的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理论武器,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并自觉地以之去改造现实、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灵魂性指导性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为群众所认识。理论的宣教和普及是广大群众认识源于:论文的写法www.7ctime.com
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有效的宣教、普及方式,探寻现代化的传播技术,采取理论灌输方式的组织化和非组织化、统一化和分层化、传统化和现代化、静态化和动态化、典型性和非典型性、定期性和日常性的辩证综合运用,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广大群众,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扑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使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真正为广大群众所认知、所理解。
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为群众所认同。要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被大众接受和认同,第一,态度要亲和大众。疏远大众的理论,必然被大众疏远;贴近大众的理论,才能被大众所接受。只有对广大群众怀有真情,才能深入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才能提升理论对大众的亲和力,找准理论大众化的着力点,做到与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而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第二,内容要源于大众和服务大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改革开放中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从群众中来,将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凝炼、升华为指导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再到群众中去,武装群众,指导实践。因此关心群众的现实生活,反映群众的现实需要,回答现实问题,清除群众的种种社会疑虑和理论困惑,化解群众的内部矛盾,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利益,努力把理论的大众化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机统一起来,让人民群众在自身需要和利益不断得到满足中切实感受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从而赢得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同。第三,形式要适合大众。源自大众的理论,如果采用艰深晦涩的表达形式,最终会被大众所抛弃,只有构建适合大众的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走通俗化、具体化、民族化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结合起来,寓理于事,寓教于乐,运用民族的语言,大众的语言,时代的语言,通俗的语言,简化的语言,才能让广大群众能看得明,听得懂,学得进,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其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转化为人民大众自觉的思想和生活实践。这是“大众化”进程的最为关键性的环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的程度,是通过人民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加以展现和确证的。本质上讲“大众化”终究是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原则,思维原则内化为人民大众的精神指针,并变成人民大众身体力行的现实力量,实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最大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最大化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大化。

二、网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作用

网络是一种基于新的传播手段的媒体。一般来说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模式上有相当创新的媒体平台和机构。网络拥有的观念优势、技术优势、传播优势使人类传播方式产生了革命性飞跃。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是实现马克思人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条件,

(一)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空间

网络的发展和运用,大大加强了全社会的关联程度,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都能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等平台实现信息沟通和共享。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不仅在知识群中运行,还能覆盖广大的普通群众。据报道,2009年未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2.33亿人,2009年全年,由中国网民发布的帖子、博客、视频等用户原创内容超过11.3亿条。截至2010年7月止,全国有网民4.2亿人,规模居世界首位。重点新闻网站每天首发新闻2.5万条,境内受众覆盖面平均每天超过6000万人次,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迅速上升,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三年内平均增长了9倍。这一系列数据告诉我们,网络广普及、广受众,更具大众化的特质,是沟通我国各地区各城市甚至全世界的网上桥梁。借助网络这一优势,对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阵地,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现代化理论传播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率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