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 推荐

试谈差生当年那些“差生”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086 浏览:80942
论文导读:
1007-0745(2013)01-0158-01
去年暑假,往届毕业的一些学生一起来家里玩。虽然当年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如今已届而立之年,相貌有些改变,但每个人我都能认出来,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在学校时的一些往事,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当年那个胖胖的、整天拿着小刀四处“雕刻”的孩子,如今已成为本地一家知名酒店的大厨;那个每天说个不停、“油嘴滑舌”的孩子,如今当了司仪;那个每天把各种能够收集到的器物拆了装、装了拆的“破坏狂”,如今自己开了家摩托车维修店。
当教师这么多年,让我自己都没想到的一个发现,就是对学习成绩比较好、平时比较听话的学生印象有些模糊,对那些“差生”却能“如数家珍”,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成绩不好,让人伤脑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往往各有特点,让你想忘都忘不掉。作为一个对学生总有着沉甸甸责任感的教师,说实话,当年这些孩子们没少让心,也没少让我担心。对他们的担心主要有两个,一是担心他们不务正业,走上歧途;二是担心他们学习成绩差,将来能否养活自己和家人。在当时看来,学习成绩好、考上大学才是人生正道,而偏离这个方向的,不仅被打上“差”的标签,还让人觉得其前途无望。心急之下,这些“差生”们真没少挨我的批评教育,我煞费苦心,就是为了把他们的注意力“强行”扭到课本上。
可如今,看着眼前的这些学生,我不禁开始反思: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只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还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呢?眼前的现实告诉我,答案肯定是后者。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对人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递、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启动其自由天性。”
但是在目前中国教育背景下,功利主义教育盛行,教育已偏离了其最初的含义,它被视为个体得以获得某种素质而在未来过上“幸福”、“完满”生活的工具。传统的教育已发展成为一台制造劳动者的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长此以往,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是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
值得欣慰的是,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引发教育界的深思,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正大张旗鼓地展开。尽管,在如今的高考大背景下,学生还不能真正地摆脱考试分数的束缚,目前热火朝天的素质教育还处在试验探索阶段,尚未成熟,但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个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强调能力、个性的社会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任何人而言,只要能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就是成功。我相信,和动物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能力,它们都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很多只能是兔子,那我们为什么放着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
其实,回顾历史,早在春秋末期,教育先驱孔子就以其行动为我们指出了解决方法——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中采用“材”字而非“才”字,足见重视学生资质、秉性的必要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的能力与才干,还要重视其发展的各方面可能性,按照学生的特性对其加以引导。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觉得,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特质上多下工夫,设想倘若不知是学生是何“材”又如何“施教”呢?老师不是孙悟空,没有火眼金睛,不可能一眼就辨别出学生的特质,所以日常教学中的交流和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7ctime.com
互动成了发现学生潜力的重要途径。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起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重视发掘他们的个人天赋和潜力,转变我们的学生观,在现有的条件下,保留他们的独特性,激发他们的潜能,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
学生其实各有所长,未来各有发展空间,成长路径不同,哪有“优”“差”之分?其实,只是教育者把所谓成功的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而已。因材施教,是古老的智慧,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作为教育者,真应该摆脱“成功的路只有一条”的狭隘成功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