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班级管理非正式组织论述用于高校班级管理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367 浏览:61928
论文导读:理更有效。3.学校过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目前很多高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各种讲座、比赛、文体活动等。学校为了达到一定的组织规模和效果,不顾学生的意愿和个体的需要,采用行政强制性的手段迫使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甚至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
【摘要】本文在揭示高校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正式组织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乏力,进而引入非正式组织理论,提出了将其应用于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理论;高校班级管理;实践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点,班级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然而,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下,思想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班级管理也受到较大挑战,不断探索新的班级管理理论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是班级管理者、教育界乃至学校面临的普遍难题。本文拟对非正式组织理论用于高校班级管理作出实践探索。

一、高校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科学、普遍适用的班级管理理念。高校辅导员在管理班级时没有形成科学、普遍适用的的管理理念。没有结合班级和大学生的特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7ctime.com
点来管理班级,更没有体现出高等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缺乏合理引导。目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理班级事务,侧重于严格管理,而忽视了合理引导。合理引导就是要理顺班级中各种人际关系,讲清道理。这比严格管理更有效。
3.学校过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目前很多高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各种讲座、比赛、文体活动等。学校为了达到一定的组织规模和效果,不顾学生的意愿和个体的需要,采用行政强制性的手段迫使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甚至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逆反心理,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4.班级管理趋于事务性。班级管理工作内容庞杂,使辅导员陷于烦琐事务,疲于应付,很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素质、思想动态等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从而使管理趋于事物化,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正式组织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乏力

当前高校过多地采用正式组织的行政化管理手段管理班级,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要求,希望自己掌握命运,乐于独立思考和解决学习、生活、恋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特点的相背离,是导致高校班级管理问题重重的根本性原因。实际上,高校班级的管理归根结底还是对学生的管理。尽管高校中的班级是一个正式组织,但是班级的形成不同于企业中的正式部门,班级中成员的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具有自发选择的结果,并不是行政手段下的产物。他们是有着共同的专业、共同的学习生活、共同的对未来就业的期望与担忧的群体。因此依靠行政化手段管理高校中的班级势必会遇到很多问题,相反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在班级管理中借鉴非正式组织理论来管理正式组织班级,将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非正式组织的理论

1.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界定

非正式组织是存在于正式组织内,以心理因素和社会关系维系,以潜规则为行为方式的松散型的人的集合。它们主要表现在是由于在兴趣、爱好、习惯、志向以及其他方面的一致性而形成的松散型群体。它没有固定的编制,其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取决于成员自愿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共同行为规范。

2.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1)内聚力强。非正式组织内具有不成文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兴趣爱好、情感需要出发,因而对成员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2)领袖人物作用显著。非正式组织往往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这种核心人物不是由组织任命的,但成员对他的拥护程度较高。非正式组织的领袖对组织的影响极大,一些在正式组织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中领袖人物的作用能很容易得到解决。
(3)成员归属感强。在非正式组织中人与人之间都有稳定的共同情感,非正式组织信奉的是情感逻辑。成员之间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他们拥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和合作理念。
(4)非正式组织具有不稳定性。由于非正式组织是基于特定的需要由成员自发组织形成的自发性团体,他们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没有明确的成文制度和规划,它的约束是软性化的,非强制性的,所以它具有不稳定性。

四、非正式组织理论用于高校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1.把学生看作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辅导员应把学生看作是“社会人”。而不能看作是对于现有的学习条件和教学模式必须做出反应的“经济人”。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必须应该遵守现有的教学状论文导读:理的服务职能,心理疏导职能等。2.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过程,而非管理过程高校班级管理不能只关注对学生的管理与控制,而应将管理的重点转向对学生的科学引导,以培养全而发展的人才。首先,辅导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麻烦、困难。其次,辅导员在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
况或教学模式、班级管理模式等,是不切合实际的。对多数大学生来说,学习成绩不是他们追求的第一目标,而在社会认可、心理需求、未来的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则表现得更强。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不能单纯地从学习成绩、奖学金和规章制度等行政手段强化对学生的管理,而必须更多地从大学生的社会需要和心理要求等方面来加强班级管理的服务职能,心理疏导职能等。

2.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过程,而非管理过程

高校班级管理不能只关注对学生的管理与控制,而应将管理的重点转向对学生的科学引导,以培养全而发展的人才。首先,辅导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麻烦、困难。其次,辅导员在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遇到问题时应该心平气和地把道理对学生讲清楚,要注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避免对学生的训斥。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去体悟,去分析;帮助他们把利弊分析透彻,找出症结所在。

3.班级管理的原则在于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梅奥认为“,士气”的高低决定于企业职工的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程度。辅导员应把满足班级管理目标同满足学生非逻辑的感情的能力结合起来,以此来增强于学生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满足程度。通过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来鼓舞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自我综合素质提高的热情。

4.选拔、培养好班干部

辅导员不仅仅要充当管理者的角色,而更多地扮演班级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要从学生的主体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师生间的互动,把大量的班级管理工作留给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注重对核心人物的调查了解、掌握、引导与培养,并将核心人物纳入班委会,给予其一定的身份,以此来带动整个班级的和谐管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5.建立班级成员的行为规则

辅导员应从班级成员的共同利益、情感需要出发,建立明确的班级成员行为规则,使行为规则成为学生自觉遵守的约束力。班级成员行为规则建立的关键是:首先,辅导员不能采取限制性管理,而是将班级管理目标、学校的规章制度等,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要注意顺应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抓“大”放“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将行为规则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将行为规则放在隐性的地位,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营造自由、宽松、、创新、柔性的班级管理模式。唯有如此,班级的行为规则才能成为学生自觉遵守的约束力,从而使班级的管理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沈超明,潘锦全,张坚强.试论高校班级管理中的“无为而治”[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49.
杨冬梅.亲情化模式的高校班级管理[J].商业经济,2007(7):119-120.
作者简介:范林军(1983—),男,宁夏银川人,经济学学士,西京学院文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