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角度看以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929 浏览:63193
论文导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然要受到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而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认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策略,并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1006-0278(2012)06-135-02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体文化的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最直接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学生的所思所想,其背后隐藏着学生的深层次思想问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及其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个微妙的教育领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这些就成为了日常所必须努力践行的工作。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困境。

(一)未能分清校园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孰轻孰重

从构成上看,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设施和环境建设混为一谈,并在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7ctime.com
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从根本上讲,精神文明建设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和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

(二)过分强调制度管理忽视了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示范、导向与凝聚、扬弃与创造、约束与熏陶、平衡与协调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而目前,有些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忽视熏陶功能和辐射功能;只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感染学生自觉自愿接受,结果是学生对制度抵制、反感甚至阳奉阴违。文化是思想引导,制度是纪律约束,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才是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组成部分的本意。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因此必须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影响了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正常发挥

首先,新校区周边环境的非城市化或半城市化影响着现代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新校区多远离繁华闹市,缺乏都市气息和氛围,周边娱乐设施缺乏,商业网点稀少,这些使得新校区的校园文化距离大城市先进社区文化越来越远,对现代校园文化的形成发展必然是一种缺失和遗憾,而周边落后的城郊负面文化对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一旦负面文化侵入高校校园,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其次,新校区短期内无法形成历史感较强的校园文化,并因与原校区空间的割裂而造成校园文化的非一体性。新校区由于建校时间短, 缺少包含校园文化精神的历史性建筑物、标志等校园物质文化,缺乏原校区的历史厚重感。同时,因远离原校区,造成二者在空间上的割裂,不利于形成完整、统一的校园文化,某种程度上,在校大学生缺乏作为一个大学的整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甚至于有程度不同的遗弃感。有些大学生心理上的空虚有可能导致不良行为产生,而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纠偏与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获得本质认同感,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甚微。
再次,新校区造成校园文化传承上的断层。教师、大学生( 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管理服务人员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原本应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范围之内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而逐渐养成风格各异的校园文化,而在多校区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在下课之后即冲向校车, 匆匆奔走于各校区之间,很少与学生进行有关学业、生活论文导读:
、心理等方面的沟通;本科生各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也多分属不同校区, 除了学校有意安排的为数不多的交流之外,也鲜有人愿意忽视交通等成本而主动为之;虽然多数学校为教职员工在新校区安排了住宿,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常驻的也少之又少,所有这一切都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上的良性继承,使新校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孤岛"。在这样的校园文化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如同想要横跨一条没有桥梁的河流一样困难。

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利用高校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层次、文化品味与精神境界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领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抓准关键环节,正确处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

修建和改造校园环境设施,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条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校园的建筑、布局和绿化、楼房内外的装修、教室宿舍的管理状况等,是长期陶冶学生品性和心理的因素。要通过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无声地"说话",都为培养人才作"贡献"。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能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之中,因而校园文化建设更应重精神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只是"自上而下"的打压,还要有"自下而上"的反馈和调整。制度得到了学生的主观认同,能更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增进校风、学风建设。良好的校风能够使人见贤思齐、从善如流,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形成。校风是一面无形的墙,能够挡住社会不良风气对校园的侵蚀,减弱浮躁之气的袭扰,使学校保持浓厚的学习钻研氛围。而抵挡不正风气,维持校园良好思想氛围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学风是校风的核心内容和评价标准,实事求是、勤奋严谨、进取创新是每一所学校都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良好的学风带动下,校园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人才。

(二)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实现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

《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高校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过程中也应同样高度重视发挥人的作用,做到以人为本。
一方面,学校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应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借助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威性的力量来影响学生,靠群体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来进行管理。在教育理念上,弱化权威力量以及等级化模式,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各项设施分布等方面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树立个体关怀意识,尊重个体自由、独特个性和发展潜力,把广大师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生的健康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扬,集思广益,鼓励学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使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这样有助于他们自觉自愿地服从和遵守学校的各项政策制度。
另一方面,要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基本权利,把谋求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当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大学生作为这些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发挥其应有的主体作用。作为教育者,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善用激励机制来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校园规章制度,促进大学生个体生命的自由、开放、丰富和完善。例如,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活跃着的大学生社团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通过类似方式,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结合教育者的引导,使得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行。

(三)缓解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难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更好开展

首先,加强与学校周边政府治安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外环境。新校区自身职能部门也应在履行职责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教育应该成为新校区思想政治教育工论文导读:有助于直接增强校园学术氛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校区的建设与施工进度上,学校基建部门应先行建设图书馆、报告厅、网络中心等有助于直接增强校园学术氛围的基础设施。对于在建工程项目,应尽可能远离已经投入使用的教学、生活区,如有可能,尽量夜间施工,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再次,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
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加强有助于直接增强校园学术氛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校区的建设与施工进度上,学校基建部门应先行建设图书馆、报告厅、网络中心等有助于直接增强校园学术氛围的基础设施。对于在建工程项目,应尽可能远离已经投入使用的教学、生活区,如有可能,尽量夜间施工,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再次,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间的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校园文化建设好,可以让师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大学,反过来又能促进他们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有利于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广大师生都参与到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一方面能使校园整体性和凝聚力得到提升,也可以使师生对于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校园建设中。由于师生是看着新校区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新校区来说,这种归属感较旧校区更容易培养。此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属不同校区的情况,应结合实际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通过这些途径,新校区所面临的校园文化建设受阻现象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校园整体环境得到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自然更容易开展。
参考文献: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杨义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
[3]李炎.新校区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9,9.
[4]李倩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