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朝鲜族朝鲜族“农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47 浏览:18395
论文导读:鼓戏”在朝鲜半岛南部赫赫有名。拿着■(铁)的人是领队,一般是从小锣,大锣(钲),杖鼓,鼓这个循序来行演。可是在岭南一带是小锣,大锣(钲),鼓,杖鼓这道顺序来行演。二、“农乐”发展及其传承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中生存下来、流传下去的。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在什么基础上发展;没有发12下一页
摘 要:“农乐舞”其音乐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朝鲜族农乐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乐舞”有悠久的历史,据《三国志》卷三十《东夷传》记载,古代朝鲜民族“常以五月下种讫,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其舞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节奏似铎舞,十月农工毕亦复如之。”这可以说是“农乐舞”的雏形。
关键词:朝鲜族;农乐
1005-5312(2012)32-0180-02

一、“农乐”起源

朝鲜民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继承过去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发展的民族文化遗产,有了自己一定的风格和地位。其中,朝鲜族“农乐”是一种特别的民族艺术形式,在朝鲜族的传统音乐中,是生长于民众生活之中的最为耀眼夺目的一朵奇葩。
朝鲜族“农乐”亦称“农乐舞”,源于朝鲜民族民俗艺术形式“风物戏”,是表现农民从事劳动获得丰收后的欢乐。据朝鲜出版的大学百科词典记载:“风物戏(乐·■)又称风物古(■),而且,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的名称,在京畿、忠清地区称为“风物”、“风场”,而在其它一些地区则称其为“梅古(■)”、“■”。风物戏指部落祭祀活动、家事活动或喜事中进行的传统音乐表演活动,是一种集乐、舞为一体的综合演奏形态。
如今将这一体裁称为“农乐”,然而在过去这种体裁一致被称为作梅鼓、鼓或风物。
1910年为止全国的农村几乎都配备了乐器,用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和中秋节的演出。每逢正月十五,人们都会击“鼓”前往镇山迎神下山,随后点燃篝火围着篝火举行热烈的梅鼓仪式,最后光顾每家每户击“鼓”驱鬼。着不禁使人联想到《东国与地胜览》所记载的古代熊川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熊山神堂接神下山,举行钟鼓杂戏的祭祀活动的场面。
“农乐”这一词最早产生于殖民统治时期,最早在文献上记载是1936年殖民政府颁发的“部落祭”这本书上。因此“农乐”这一词产生于殖民统治时期。
“农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乐”有好几种叫法在韩半岛的中部地区叫“风物”在湖南地区(全罗南道和全罗北道一带)叫“风葬”还有在岭南地区(大邱一带)叫“梅鼓”。
“农乐”的起源还有几种说法:
1、农乐起源于佛教。随着佛教的盛行、为了建立、整修寺院或构筑寺塔,常有化主僧伙同寺僧头戴高尖帽,手拿大金、钲、鼓、唢呐等乐器在民间进行募捐之事,后来在民间出现了模仿此种形式的乐队,在后,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农乐。
2、起源于农家跳大神。此说认为农乐起源于农民常在每年播种及秋收季节,为了祈求获得丰收或祝愿农家安宅举行祭神仪式,在仪式上常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边歌边舞,其后发展为今天的农乐。
3、起源军乐。古代为了预防侵略,把农民训练成半农半军得后备役部队,以备战时参战。在传授阵法时为了更好地达到传播目的,使用娱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乐舞形式进行训练。这种常在打击乐队的伴奏下进行的形式便发展成后来的农乐。此说依据农乐中的各种阵法、阵形、动作、使用乐器及农乐常用在行军和战时鼓舞士气时使用而言。
乐器:是小锣、杖鼓、鼓、大锣(钲)4 种打击乐器(四物)与喇叭、唢呐等乐器结合作为基本组合,结成各种阵型,并伴随着丰富多彩的形体动作来进行游戏、表演的民间娱乐活动。
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以地域来划分,其不同地区的风表演形式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区域性特征。
全罗左道德风物鼓“■”分为前“■”与后“■”两种。其最显著的特色,为节奏紧凑而且速度较快,尤其是象帽戏出众。
全罗右道“■”节奏较为松弛,与其他地区相比,其“长短”较为华丽。大邱风物戏具有浓郁的岭南地区特色,特别是“鼓戏”在朝鲜半岛南部赫赫有名。
拿着■(铁)的人是领队,一般是从小锣,大锣(钲),杖鼓,鼓这个循序来行演。可是在岭南一带是小锣,大锣(钲),鼓,杖鼓这道顺序来行演。

二、“农乐”发展及其传承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中生存下来、流传下去的。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在什么基础上发展;没有发论文导读:体介绍到“四物乐”最初共有4个演员坐在一起各自拿着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后来也有站着演奏形式。站着演奏的形式叫做“站伴”,坐着演奏的形式叫做“坐伴”。最初四物的意思是指法鼓、云板、木鱼、梵钟这些是在佛教仪式上演奏的四种乐器。后来这个乐器转变为鼓、锣、木铎、太平锁。现在又转变为鼓、杖鼓、锣、■。一般演
展就不可能把美好的传统继承下来,更谈不上传扬下去。“农乐”也如此,它也是在继承与发展中前进的。对它的艺术事业进行一次认真的回顾与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乐”是经过许多传统艺术家加工、创造才发展成的,并勇于探索、刻意创新的朝鲜族传统音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寻找出路。
中国朝鲜族“农乐”,是解放前音乐舞蹈相互融合而表现朝鲜民族情感的艺术形式之典范,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深受朝鲜族和汉族人民所喜爱,通常在农事劳动和喜庆节日里表演。在中国朝鲜族集居地中,“农乐”最早于1928年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北部的汪清县盛行。而据史料记载,影响较大且在东北三省最为盛行、最有代表性的“农乐”,当属吉林省安图县长兴村的“新村农乐”。长兴村的农乐队是由193年3月25日迁入的100户朝鲜避难民中的一部分农民,利用“满拓会社”所赠之农乐乐器一套(锣、杖鼓、鼓、小鼓等)组成的。他们白天劳作,晚间围着篝火,解除疲劳而又倾诉亡国之恨。后来,经过来自于全罗道民间艺人1年多的悉心指导和队员们不懈的训练,表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物乐”是从“风物”流传下来的一种表演形式。在“风物戏”唱唱的队伍中有前“■”和后“■”这个“四物乐”取源于前“■”里演奏的四种乐器和表演形式。
四物乐(■):
1978年由农乐演奏团体介绍到“四物乐”最初共有4个演员坐在一起各自拿着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后来也有站着演奏形式。站着演奏的形式叫做“站伴”,坐着演奏的形式叫做“坐伴”。
最初四物的意思是指法鼓、云板、木鱼、梵钟这些是在佛教仪式上演奏的四种乐器。后来这个乐器转变为鼓、锣、木铎、太平锁。
现在又转变为鼓、杖鼓、锣、■。一般演奏“四物乐”就用这四种乐器。
“四物乐”里的“四物”(■)是指上述提到得四种乐器,“乐”(■)是指演奏。
朝鲜族“农乐”的代表人物:
朝鲜族农乐舞在我国主要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并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考文献:
南熙哲著.朝鲜民族传统音乐史纲.延边大学艺术学院,2005年9月.
张师勋著.韩国传统音乐的理解.韩国大学校出版部,1995年2月.
[3]张师勋著,朴春妮译.韩国音乐史(增补).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5月.
[4]李海浪著.韩国音乐事典.韩国民国艺术院,1985年12月.
[5]田联稻著.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上).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6]冯光钰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