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原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77 浏览:156767
论文导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导”起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提问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课堂提问,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立意鲜明、准确具体,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地设计问题,不能歧路亡羊,留有“三岔路口”。提问最忌含糊其辞,不着边际,学生无从着手。因此,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恰当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同时也应该注意不要把问题问得随意,要认真仔细地设计问题,保证问题少而精。需要强调的是设计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高质量问题的数量,问题多了,学生们就没有时间消化学过的知识,问题太少,又有一言堂的危险,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进来,成了课堂的客人,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例如鲁迅的《药》中有一段华大妈给儿子上坟时的神情动作描写。教师就可以围绕“这段描写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这个主旨问题,设置以下问题:华大妈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这样的表现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我们在提问时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提问,同一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提问角度和思维广度。课堂教学设置的问题一般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回答关于是非对错的判断类问题。这些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都可以回答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这类问题应多给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第二层次,回答一些需要具体作答的描述型问题。第三层次,分析型问题,例如“为什么”“如果不这样的话,会怎么样”这两类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对差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同时也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问题提出的意义以及侧重点方面等前提下解释和分析其中的原因。因此,这两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主要是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最后一个层次就是发散学生思维、延伸拓展类的创造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来说都比较难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宏观把握的话,就比较容易跑题,不得要旨。这些问题回答,应该由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学生来回答。这样,让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施加适当的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有所收获。
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提问中要有明确目的和内在意图,不是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所提问题是为了指导学生观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认识文章的写作特点,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等等。每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其次,所提问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提问要难易、深浅适当,太难、太深,超越了本班学生目前的能力水平,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了回答问题的信心。如问题太易、太浅,低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高低而设。比如,《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学生对这段话的深刻含义,较难把握。我们不妨先设置针对性提问:“文中的‘路’仅指地上之路吗”“‘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学生在对这两个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后,最后问:“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这样一问,加以一定的过渡,对学生来说比较深奥的问题,也就能轻松解决了。
四、启发性
所谓“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正面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外,还应积极地给予侧面引导,而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真正所需要的,同时也是教师能力一种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提问这一方面擅长与否,那就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擅长设疑,擅长抓住切入点,抓住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务必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文本的重点、难点和训练点,更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层次,提出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得巧妙,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思考,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先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形成默契。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笔者论文导读:
问: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引导学生探讨本文的主旨。这样巧妙的问题一出,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的用意和文本的主题。
五、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设置的问题不是杂乱无章的,问题之间也不是无任何根据与联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7ctime.com
系,孤立存在的,它们必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彼此之间无论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应有明显的体现与反映。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1.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各单元的知识点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单元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设计提问内容。2.设计好问题的梯度和坡度,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构成有机的系统后,引导学生逐一解决。《学记》中说:“善问者如伐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单一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更重要的是重在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恰当的问题并予以引导,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