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秧歌论山东秧歌社会价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263 浏览:130864
论文导读:
摘要山东秧歌是山东的民俗艺术,且风格多种多样,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本文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对山东秧歌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分析,详细地阐述秧歌的社会价值以及自身所具有的魅力。
关键词:山东秧歌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生活
:A
秧歌,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中最广泛、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民族性、社会性和观赏性等特点,被誉为“中国的迪斯科”。在山东,秧歌各处流行,且风格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胶州秧歌古朴豪爽、奔放洒脱、刚柔并济,而鼓子秧歌粗犷豪放、刚劲有力、组织严密;海阳秧歌则是恢弘豪放、节律紧凑、大众参与性、娱乐性较强。笔者通过对山东秧歌的实地调查研究,进一步阐述山东秧歌的社会价值以及自身所具有的魅力。
一传承民族文化
秧歌活动流传已久,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诉说着民族的兴衰,形象地描绘着各民族、各地域的习俗民风,它不仅记录了历史,还传播了民风习俗。世界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与民歌、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以及民族文化传承手段,而这些不仅可以唤起人民的民族意识,还潜移默化地在社会成员思想意识中培养了本民族血肉相连的民族感情和历史自豪感。国人把秧歌活动作为实现美好愿望的寄托,追求美好生活的表达,道德规范演绎的一种文化手段,使秧歌这一艺术形式将自己本民族的思想精神、意识观念、民风习俗与文化特色得以世代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山东三大秧歌历史悠久、内容鲜活、特征鲜明,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彰显着民间传统艺术的绚丽光彩,均于2006年被首批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中。三大秧歌是山东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体现,在现实中,山东秧歌鲜明地展现了山东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一方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丰富社会生活
秧歌,之所以会成为一门民族性的艺术,它的闪光点主要在于自娱和娱人的特性。秧歌,能使表演者的自我情感得以充分彰显,让表演者的思维得以开拓、延伸,所以它是一种难得的自我激励过程。在广大的秧歌活动中,表演者借助一把彩扇、一块方巾抑或一身彩服,在欢快的鼓乐曲的烘托下舞动身姿,在此活动中,尽情地展示自我,以传达心中的愉悦。秧歌虽然动作并不复杂,却能反映舞者的多样情感。舞者随着强弱、快慢、流畅、起伏的音乐节奏,自然地流露出“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情绪。通过这种特殊的活动不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情感,更能展示其愉快和美的心境。
秧歌的娱乐功能不断的吸引着社会成员投入其中,这不仅可以自娱还可以娱人。从观赏的角度来看,秧歌有非常大的观赏价值。舞者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锻炼,成了一道光鲜亮丽的风景,锻炼者身穿不同颜色的服装,手持各种颜色的道具,使舞者、观者都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受,达到自娱与娱人的双重娱乐功能。秧歌活动有雅俗共赏、随意多变等特点,它的情感流露方式非常直接、也更能贴近生活,而且带有强烈的趣味性和技艺性,使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们在观赏时,都非常容易产生处于同一审美心态的效果。这就使秧歌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又能普遍反映和维系人们的文化心理。秧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三提升道德修养
秧歌作为一种民族性的艺术,它的教育功能主要是人们通过音乐和舞蹈欣赏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发,认识上得以提高。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理想和追求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并能正确理解和认识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简单的说,它的功能主要来自作品可以引起欣赏者感情变化的力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最深处。”所以,音乐不仅能使人们的“性格变得高尚”,而且,还可以成为“思想和哲学的导线”。例如,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柏辽兹深深爱上美丽的卡米尔,并订下婚约。卡米尔的母亲要解除婚约,柏辽兹非常痛苦,决定男扮女装,带着前往巴黎以报复。在路上,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有了音乐的灵感,完全忘论文导读:巴黎的目的,心头萦绕着美妙的旋律。他迅速从马车上跳下来,留在那个叫尼亚的地方,完成了这部突如其来的作品,他的有名的序曲《李尔王》就这样问世了,愚蠢可笑的报复心理被音乐的旋律制止了,音乐使冲动的思想慢慢变得理智。所以,音乐能使人们的道德情感升华到更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高的境界。在秧歌表演艺术
记了自己驾车去巴黎的目的,心头萦绕着美妙的旋律。他迅速从马车上跳下来,留在那个叫尼亚的地方,完成了这部突如其来的作品,他的有名的序曲《李尔王》就这样问世了,愚蠢可笑的报复心理被音乐的旋律制止了,音乐使冲动的思想慢慢变得理智。所以,音乐能使人们的道德情感升华到更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高的境界。
在秧歌表演艺术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艺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还有很多秧歌宣传队,他们积极配合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点工作,自编自导自演了成千上万个文艺节目,几乎唱遍了大江南北。在战争期间,他们热情地宣传和赞颂着抗日英雄、杀敌模范。解放后,他们又改变创作方向,为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进行了大张旗鼓的社会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宣传队的创作演出提供了更加生动、丰富的素材,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和演唱热情,他们将自己编演的文艺节目送到家家户户,赞颂着祖国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变化和各种行业创造的辉煌业绩。他们还利用自己特有的演唱形式,有力地批判了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艺人为活跃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而,他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大教育家孔子曾严肃地断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高尚的音乐对于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引导,对人们道德修养的培养,对社会陈规陋习的去除,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四增进感情交流
秧歌作为人与人之间表达和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还具有良好的社交功能。秧歌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还为广泛的社交活动提供了新的环境。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可以通过这种和谐的气氛,加深彼此的了解与信任。秧歌是一种大型的民间歌舞活动,少则百八十人,多则会达数百人,他们在组织者的带领指挥下,各自施展自己的才能,是群众性歌舞活动的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7ctime.com
才艺大展示。组织和表演的艺术性尽在其中,这种群众性的社会活动也涉及到了人际交往的变化。在此活动中,人们借助优美的舞姿,通过多变的队形与多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素昧平生的人们聚在一块,极大地增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健康、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通过秧歌的这种锻炼方式,能加深朋友间的友情,增进大家的交流。这种交往方式,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显得更加重要。众所周知,中老年人因为社会活动不断减少,生活圈子也就相应的变小,他们希望能通过某种途径与人交往,来填补闲暇时间带来的孤独。参加秧歌活动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年龄相仿,也就更易产生同感而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所以这种活动就成为了他们得以交流思想与情感的最佳之选,也成为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使他们体验到了自己与他人之间不可缺少的联系。这样,中老年人重新找到了这种联系,又再次寻找到了生活的乐趣。2002年对全国新秧歌大赛的参赛考问卷调查发现:98%的秧歌舞爱好者认为参加秧歌健身,不仅能得到健身的益处,还能结识许多朋友,对老年人来说能参加集体活动而不再孤独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促进身心健康
秧歌活动属于一种人体的动作艺术,通过舒展筋骨、宣泄情感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活动的真挚呼唤,是有益于健康的活动。现如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在不断加快,迫使我们去寻求各种方式来放松和调整这种日趋紧张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参加秧歌运动,则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很多离开工作岗位的中老年人,承受着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上的失落感,而参与扭秧歌活动被视为改变现状的一种有效途径,日益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据调查,在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中秧歌排在第三位,占总数的43.1%。
秧歌还具有增强体质的功能。大多数人在实践过程中都认为秧歌活动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它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对人体全身都起作用的运动。舞者按照不同的节奏与旋律,来支配全身各个部位的运动方向、力度、速度以及幅度,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健身效应,尤其对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肌肉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身体健康不单单是生理健康,还有心理上的健康愉悦。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时常会出现忧郁、压抑、紧张等不良的情绪反应,持续这种状态极易造成身心疲惫和神经衰弱,急需进行调论文导读:
整和释放。而运动的效果是复合式的扭秧歌,则可以使参与者在身心和精神两个方面都有所改善。以离、退休的中、老年人为例,刚一脱离长年打拼的工作环境与熟悉的群体,那种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一时难以排解。而秧歌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中年人减轻压力,为老年人排遣孤寂。秧歌的动作并不是一直快或一直慢,而是急缓交错,幅度适中,在运动的过程中人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肩、腰、胯、膝、踝的部位扭动,可促使舞者肢体舒展、血脉贲张,从而让人精神振奋、情绪高涨,潜在于身心的积郁也能得到充分的释放。舞动时队形的不断变化,舞步的整齐划一,无不给舞者重新回到社会群体中的深切感受。舞者的感官被亲切悠扬的民族乐曲、铿锵有力的锣鼓旋律所刺激,使其陶醉其中,并让他们融入到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人们在参与秧歌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调整了心情,锻炼了身体,还促进了自己的健康。同时,随着社会文明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自身的仪容仪表、风度气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使社会的健身功能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挥。
除了以上所说的,参与秧歌活动的人们依然促进着人的终身社会化作用。逢年过节,工厂、公司的开业庆典,总能看到前来助兴扬威的秧歌队的身影。秧歌活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旅游事业,招商引资,还有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宣传作用。与此同时,秧歌对参与群体还起着有效的社会控制的作用。秧歌的所有活动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参与进行的,这有助于加强群体的合作意识,更好的培养团队精神。可见,秧歌作为一种文明、健康且科学的民间艺术,为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李宝铎:《山东鼓子秧歌与鼓子秧歌文化》,《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姜树东:《健身秧歌舞对中老年妇女心脏功能的影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3] 刘琳:《“原生型”胶州秧歌的文化解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4] 薛艺兵:《在音乐表象的背后》,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 吕文斌等编著:《胶州大秧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6] 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7] 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8] 孙星群:《音乐美学之始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 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0] 宋修妮:《中华健身秧歌》,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 卢元镇等:《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体育学刊》,2003年第1期。
[12] 梁力生:《秧歌舞速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
赵娜,女,1981—,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工作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李忠,男,1971—,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工作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