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学生学习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964 浏览:145272
论文导读:确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呢?1.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转变要求,即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革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本文初步探讨了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及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的表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纲要》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具有更强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质疑性。我们只有充分理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从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提出转变现行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的改变,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它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7ctime.com
是保障学习者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担负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不仅要重视它,而且要把它作为一项行动去实施。转变学生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旧课程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九年或十二年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如何能指望他成为高素质的人?他能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吗?
新课程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传统的旧课程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守旧性、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人的创新性、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日渐消退,而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体现出了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质疑性的本质特征。新课程为什么倡导转变学习方式?历史的车轮驶进了21世纪,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时代的发展,促进世界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从单纯重视“教”变为重视“学”,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 “改革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转变学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转变学的方式。而且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思维、学会发现,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或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亦步亦趋地紧跟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地记笔记,课下反复背笔记,这样的学生,在应试阶段可以考高分,但很少具有创新思维和发散能力。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大胆创新、敢于质疑的意识和习惯,确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呢?

1.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转变要求,即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因而,教师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2.以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方式的助推器。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有正确的评价目标
教师评价目标要从静态的、一维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激励性的评价;要从注重智力转为注重多元能力,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应用能力,对知识的重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批判能力、立论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要从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转为关注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2)有饱满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真诚的热情,特别在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或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使每个学生随时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
(3)采用多种评价的方法
教师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会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产生更多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论文导读: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2.张华著.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上一页12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
总之,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它必然会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材及评价、改革考试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这种转变,这意味着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2.张华著.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