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采石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采石业安全生产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375 浏览:97549
论文导读:
摘 要:目前,我国采石业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想改变采石场安全管理现状,就必须使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到采石业生产中,建立起数字化信息系统,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人人身安全,全面有效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 采石业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生产
采石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化,突飞猛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进的经济促进了采石业的迅速发展,同时,采石业管理人员也采取加强采石场管理,加大安全改造投入等多种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其安全生产工作,但采石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状况依然十分严峻,事故总量居高不下,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 用以获取、加工、储存、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包括提供设备系统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技术的总称。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便捷性迅速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提高了设备操控的自动化、数字化、通用化以及智能化, 充分保障信息畅通及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生产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生产效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采石业安全控制的有效结合,必将有力提升采石业安全的整体水平,并在其安全监控、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安全监管、安全调度以及突发性事故救援等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采石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许多重点项目不断开工建设,给建材行业特别是中小采石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安全生产工作也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隐患显现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管理手段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同行业相比,我国采石业应用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人力、财力不足, 一些重大的安全技术问题,控制仍不彻底。加之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和企业经济实力的制约,我国采石业生产装备及安全监控设备还比较落后。生产设备功率等富余系数偏低,易发生事故。
(二)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在现有中小采石场中,均为私营或个体经营,这些采石场规模差异大,日产几十到几百立方米砂石不等,开采方式既有人工开采,也有半机械化开采。由于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素质不高,所聘用的从业人员中基本上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绝大多数工人是不具备基本的应知应会和操作技能的农民,这些农民工文化水平低,且流动性大,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在开采中,管理人员不是凭技术规范而是凭所谓的经验在指挥作业,缺乏安全生产的管理培训,违法违规生产,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很差,视工人生命为儿戏,要钱不要命。
(三)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安全管理科技相对滞后. 采石场业主为降低开采成本,不进行必要的投入,大量使用人工从事较为原始的开采,生产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安全管理科技相对滞后,不能为安全生产管理提技术支撑和保障。
(四)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信息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它包括事故及职业伤害的记录、分析、统计;职业安全卫生设备的研究、设计、生产及检验技术等。在这一点上多数采石场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信息传递周期长,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实际应用尚有较大欠缺。

二、我国采石业安全管理水平较落后

我国采石业安全管理基本上处于传统经验式管理阶段,传统的安全管理以经验教训为依据,想到危险,消除危险,发现危险,解决危险。没有以企业生产系统整体为对象,缺乏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手段和现代控制方法,分析生产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做好系统预防和控制,没能使危险因素始终保持在可接受的安全状态,事故消除在隐患阶段。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采石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采石场安全生产装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在“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前提下,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管理是整个采石场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采石场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采石场安全管理正逐步实现从单一系统向网络系统过渡,结合采石场安全管理的特点,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开发适合采石场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现代化的安全指挥中心,可实现大量安全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进一步促进采石场的安全生产,从根本上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
(一)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二)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三)安全生产培训信息化。安全生产培训信息化是指为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培训资源,在教学方面,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教材多媒体化、管理自动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以达到教学培训的现代化。
(四)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生产信息的汇总,可以对采石场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以无纸化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五)采石场事故管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正确地记录采石场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论文导读:间通过光纤、电缆或以太网环网相连接,采石场内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分别携带无线数据收发机,系统通过监控基站与收发机之间的无线通讯,实时了解采石场内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采石场的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的管理带来了一场变革,计算机和
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六) 人员考勤定位。以现代无线通讯技术为基础,应用通讯技术中的信令技术及无线发射接收技术,在监控室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在相关位置布置监控基站。监控基站和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光纤、电缆或以太网环网相连接,采石场内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分别携带无线数据收发机,系统通过监控基站与收发机之间的无线通讯,实时了解采石场内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采石场的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

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的管理带来了一场变革,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结合安全原理、系统分析方法将从本质上提升采石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提升采石业的安全预警能力和灾害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和尽可能少的减少财产损失。
(二)实现计算机信息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促进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跨时空共享,能推动安全生产培训的快速普及,能使知识和技能的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灵活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更新,能提高安全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它还可以促进个性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推动采石业工人学习的积极性,强化采石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和工人的专业技术的培训。
(三)准确、快速、灵活的安全管理信息的统计分析,实现了安全管理过程的规范化、信息的标准化,降低了采石业管理人员因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覆盖面宽、地点分散给安全管理带来的难度。
(三)通过各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对采石场内的有效监控,有力的解决人工监测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凭感觉的弊端,用准确的数据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因数,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使“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四)采石场内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使安全管理人员实时了解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当采石场工人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救助,同时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现场监视的疲劳感,提高工作效率。
五、结论
采石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化应用于采石业将成为必然趋势,且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突破管理模式的束缚,走向现代化,就必须以计算机信息化作为支撑。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采石业生产中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也可以实时地解决现有生产过程监测和故障诊断手段不足等问题,大大拓宽故障诊断领域,提高对多故障、突发事件的监视、识别、诊断和预报能力,增加监视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机信息技术为采石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现代化手段,为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钟玉琢.多媒体计算机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王毅,吴贵生.以技术集成为基础的构架创新研究[J].徐州:中国软科学,2002
[3] 章振国,洪尚群,陇猷,陈宪堂,采石场、挖沙场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吉林长春:中国环境管理,第6期,2000
[4] 袁旭,曹琦.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研究[J].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
[5] 杨小勤.工业生产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多媒体技术[J].多媒体世界,1995,(6):36- 42.
[6] 王爱玲.现代数控机床与设计[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