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现代性晚清翻译小说和中国文学现代性联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208 浏览:96634
论文导读:
摘要:晚清是中国文学的转型期,晚清的翻译小说在中国文学由传统迈向现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文学由翻译小说起步,经历晚清的萌芽、五四的成长而逐步发展起来。文章着重分析了晚清翻译小说及“新小说”的特点,及其对五四文学的影响,和晚清翻译小说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晚清;翻译小说;中国文学
晚清既是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社会动荡时期,又是一个充满思想变革和创新、衔接传统和现代的过渡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特殊时期,翻译小说的作用正如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中描述的一样,对于文学创新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创作型文学。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晚清翻译小说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作用:一、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区别和联系;二、晚清翻译小说的概况及“新小说”的产生;

三、晚清与五四的关系;四、晚清翻译小说在中国文学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谈到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和现代化是否是同一个概念。现代性和现代化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杨联芬在《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一书中(2003:5)指出“现代化”(modernization)倾向于社会实体层面,主要指社会经济和组织形式的工业化、都市化、自动化,以及社会组织模式、上层建筑的高效率、化等;而“现代性”(modernity),则更偏重于精神层面,指现代化社会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精神价值的取向与特征。而胡翠娥博士(2007:247-248)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则更侧重于两者的密切联系。所谓现代性,“主要是指启蒙运动所开启的近代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即以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为中心的、处于主流地位的现代西方文化观念”。所谓现代化,具体体现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代性生长和构成的过程。现代性是现代化的主要构成因素,它的生长、推演和铺陈就形成了所谓现代化的进程。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具体实现、现实展示;现代性代表着与“传统性”不同的理念和因素,现代化代表着与“传统社会”不同的崭新时代和社会形态。现代化是一种具体现实和物质层面的现实展示,而现代性更多表现为抽象的原则、理念和观念。
晚清的“西学”、“新学”、“文明”、五四的“欧化”、“现代”、及后来的“现代化”,所指涉的都是“现代性”。这些词语被不同领域的学者使用时所指未必完全相同,但都是在中国文化大的背景下使用,所以这些概念就有了一个大家约定俗成的一致态度——那就是向西方学习。虽然“现代性”这个概念来源于西方,但中国的现代性与西方的现代性又是不同的。“西方的现代性讨论,是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自然产物,体现着人对价值、理性等问题的不懈追问以及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思;中国的现代性起源于民族国家的救亡图存运动,中国人对社会现代化的渴望,大于对现代化境遇中人的存在本身的探寻,更缺乏对现代性本身的反观与批判”(杨连芬,2003:9)。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的现代化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确立了以‘进步’为指向的社会文化的线性发展图式;二是确立了以西方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为典范的坐标。追求现代性,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主流,相应地,西方古典主义以后的文学,被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文学进化的模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典范”(同上:11)。
现代性的一个外在形态特征就是对“新”的追求,现代性的内涵就是“新”,代表着一种创作的精神。晚清文学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开端,其中一方面原因,就是晚清小说对“新”的极大热情和追求。(杨联芬,2003:54)。晚清的“新文学”与五四的“新文学”,不应当被看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而是一种文学运动的两个阶段。晚清新文学之“新”,主要体现在文学表现内容的新颖、新奇上——即大量未知或未来生活的描绘与想象。清末,出现了很多中国小说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类型”——“政治小说”、“社会小说”、“哲理小说”、“历史小说”、“冒险小说”、“时事小说”、“教育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军事小说”、“滑稽小说”、“航海小说”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新小说,大部分是翻译或是“译述”的,所以新小说杂志上的这些小说,就根据内容被分类到各种类型栏目下;而且这些小说中有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而是诸如通史、世界新闻或杂评。 “虽然晚清出现的新小说在当今看来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它在艺术的粗糙与幼稚,使它们失去了‘传世’的价值,却并没有失去对那个时代读者的强大吸引力。它们所营造的全新叙述空间、超越经验的想象与故事,对读者而言,既是陌生而新奇的审美体验,又是现代社会意识与审美意识的启蒙 ”(杨联芬,2003:59)。晚清翻译小说给中国读者和中国社会不仅输入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更输入了现代文明和现代思想的萌芽。这种思想上的影响是积极的、进步的,是和传统礼教道德对立的。
晚清与五四之间看似是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但却关系密切,90年代以来,将晚清与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连贯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趋势。虽然中国现代文学被固定为以五四为起点,晚清作为古典文学的尾声、现代文学的背景,长期以来作为“近代文学”的身份,但是晚清对五四和中国现代文学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杨联芬(2003:12)认为,“在考查中国文学的现代里程时,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历史的观念:无论晚清还是五四,都是中国文学发展里程中的一个‘时刻’——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化的时刻。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并不在这个变动的瞬间产生。也就是说,用纯粹的艺术标准去衡量这个时期的文学,它们的价值普遍是不高的——五四出现一个堪称世界短篇小说一流大家的鲁迅,在若干年的时间里都成了人们对比并贬低晚清的理由。然而,鲁迅小说并不代表五四文学的普通水准,他超人的艺术天才在五四显现,是由于他的文学思考和文学准备在晚清就已进行”。晚清小说的繁荣,基本是在启蒙、救国的下形成的,而关于小说艺术方面的探寻,则经过晚清、民初对西方小说的大量译介、模仿、沉淀到五四方成雏形。
“晚清已经出现了反传统文化论文导读:
的言论和现代思想的萌芽。这种反传统思想,从政治制度到学术思想、社会、风俗习惯,都表现了相当彻底和全面的思想解放要求。这种反传统封建文化的思想言论,……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五四新文化的渊源”(胡翠娥,2007:251)。
晚清的翻译小说,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晚清新小说的很大一部分(当时的新小说,大部分是翻译或译述的),而且也成为创作小说提供了模板和动力,可以说晚清新小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无疑也是由翻译小说来推动和进行的。严复的译著将进化论思想和自由主义概念引进了中国,对中国现代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带来了极大影响;林纾则以脍炙人口的古文笔法为中国人展示了西方小说的魅力与品格。由于严复、梁启超等人的宣传,加上林译小说的影响,中国的文人志士便很快形成共识——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小说的教育功能,于是改革社会的热情变成了创造新小说的动力。
正如胡翠娥(2007:228)所言,当我们描述中国小说现代性的发展时,不能不把20世纪初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刺激与启迪作为中国小说嬗变的主要原因。“晚清翻译小说对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第一,借助域外小说的输入,小说被视为‘小道’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和质疑,小说开始作为一种与诗文并列的文体堂而皇之地迈入正宗的文学殿堂,并成为文学之最上乘。第二,域外小说的输入,使中国的文人们开始接触,进而认识、认可世界文学,打破中国文学至上的中国中心观,加快了中国文学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进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晚清翻译小说引进了构成现代小说要素的种种特征。在自觉和不自觉中,中国现代小说的萌芽由翻译小说而起,在近代和现代作家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汇成浩瀚大海,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胡翠娥.文学翻译与文化参与——晚清小说翻译的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杨联芬.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任淑坤.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杜家怡(1980-),女,回族,河南新乡人,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