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阻滞一针穿刺法臂丛颈丛联合阻滞技术及临床医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31 浏览:146807
论文导读:防注入血管内。颈丛、臂丛均是颈部神经穿出椎间孔后汇合而成,并被椎前筋膜所延续的筋膜包裹,形成一个管鞘。当药液注入到管鞘后,手指可触及隆起的管鞘。如果药液注入到皮下或肌肉中,则不能触及有规律的神经管鞘。压迫管鞘的下方。一部分药液则可通过神经管鞘向上运动并扩散到颈3或颈4神经,达到麻醉效果。2阻滞效果本
1672-3783(2012)10-0026-02
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工作中最常使用的麻醉技术之一。有时单纯的一种神经阻滞难以满足手术的需要。如颈部、肩部即锁骨等部位的手术,仅臂丛神经阻滞无法满足手术的需要,应臂丛和颈丛同时阻滞才能完成手术。然而,臂丛阻滞麻醉加颈丛阻滞麻醉用局部麻醉药偏多,且需分两次穿刺注药,对病人产生较大恐惧并且增加痛苦。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将一针穿刺法,臂丛和颈丛同时阻滞的方法应用于一些手术的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计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14岁至76岁。其中锁骨手术39例,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术4例,高位臂丛神经损伤探查术3例,肱骨胫骨骨折手术6例。肩关节脱位切开固定术2例。

1.2操作方法

1.3 麻醉用药

根据不同手术及患者的情况应用以下三种药物:
①1%利多卡因及0.2%地卡因混合液2.0毫升,内含1:20万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及0.375%布比卡因(或0.25%布比卡因)混合液20毫升;1%利多卡因及0.5%罗哌卡因(或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毫升。

1.3 阻滞方法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在锁骨中点上方二至三厘米处确定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间的凹陷,即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肌间沟确定穿刺点。颈部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指确定穿刺点。右手持接7号针头的20毫升注射器,垂直刺入皮肤,使针尖向内、向后、及向下方向进针。有异感或触及第六颈椎横突后,停止进针。注意针尖不能误入椎管。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液器。环指紧贴锁骨上缘并与中指同时压迫肌间沟的下方,回吸无血无液后缓慢将所配药液注入。在注药过程中最好每注射3至5毫升回吸一次,防注入血管内。颈丛、臂丛均是颈部神经穿出椎间孔后汇合而成,并被椎前筋膜所延续的筋膜包裹,形成一个管鞘。当药液注入到管鞘后,手指可触及隆起的管鞘。如果药液注入到皮下或肌肉中,则不能触及有规律的神经管鞘。压迫管鞘的下方。一部分药液则可通过神经管鞘向上运动并扩散到颈3或颈4神经,达到麻醉效果。
2 阻滞效果
本组病例中,44例麻醉完善。满足手术需要。阻滞范围在颈3或颈4至胸1神经;8例阵痛不全,辅以少量局部麻醉,并给以氟芬合计完成手术;另2例麻醉效果差,辅助镇痛药及局部麻醉也不能完成手术,改麻醉方法完成手术。
3 并发症
本组54例中,有三例于注药后同侧出现面部潮红,瞳孔缩小及鼻塞等部分霍纳氏征。为颈部交感神经同时阻滞(麻醉)造成,无其他处置。一例于注药后40分钟后出现了双侧臂丛神经阻滞。对侧阻滞范围在颈5至胸1神经,且阻滞不全,仅有手臂抬举无力,自感麻术。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药物部分误注入硬模外腔而产生,但本例可能性不大。2、由于压迫神经鞘管,导致部分药物沿椎前筋膜扩散至对侧。导致延迟性对策神经部分被阻滞。由于本例患者术中血压、脉搏、呼吸平稳,仅给以面罩吸氧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无麻醉并发症。
4 结果
采用一点穿刺。臂丛、颈丛联合阻滞,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准确的将药液注入到包绕神经干的筋膜形成的管鞘内,才能起到麻醉臂丛神经的效果。而将颈4及颈3神经同时麻醉主要在于压迫肌间沟的下方,防止过多的药液沿筋膜管鞘向臂丛远端扩散,使部分药液沿筋膜管鞘扩散,达到颈丛或部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一针臂丛、颈丛联合阻滞,可减少分次分别阻滞臂丛、颈丛的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增加紧张情绪;同时,减少局部麻醉药的用量。这样既减少了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又减少多次穿刺的并发症,此方法简便、安全可行,是一种颈肩部手术有效的阻滞(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