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太极“太极”概念内涵流衍变化中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578 浏览:70770
论文导读:
摘要:提要:本论文旨在考察中国哲学史上儒家一个最为重要概念——“太极”内涵的流衍变化。以《易传》的文本看,易道以乾坤为基始,易之三则:不易、简易、交易皆以乾坤为基,所谓“乾坤毁,则无以见《易》”,太极不得越乾坤而独存,由此把太极作为超越天地的本体或生成之母来理解不符合《易传》整个系统。以“太极”的诠释史看,太及其大中一义最为认可,自汉人董仲舒至清学者,两千余年罕有反对者。大中一义可贯通汉学、宋学,打通程朱、陆王,统摄三个不同的系统:董仲舒天人学术、程朱的本体论,周、邵、张等浑沌系统。一言以譬之,太极之为大中可以贯通整个儒学的精神。太极的其余诸义(元气、无、天理、心、蓍草不分等)都显具时代特点,毁誉参半,各系统派别的扞格纷争也由之而起。由此,本论文把大中一义作为《易传》太极本义来考察,并在这个基础上考察太极概念内涵的流衍变化。战国末期,道家《老子》的浑沌系统通过对《易传》太极概念的解读而开始渗入到儒家,《鹖冠子》、《吕氏春秋》便是这两个系统融合的结果,它们把《易传》太极两仪的形式与《老子》浑沌说合二为一,太极与元气的合一首次实质性出现在这两部著作中。汉人的太极观沿着两条路线进展:一,因袭《易传》的系统而为董仲舒的天人学术,太极被明确地解释为天地之“中”,太极与元气未做到形式上的连接,元气的具体涵义乃是阴阳调和而偏重于阳气。二,顺着《鹖冠子》、《吕氏春秋》的浑沌之源进一步追溯,《淮南子》、《乾凿度》都在浑沌(太极)之先置一绝对虚无。然而,不生成的太易如何生成浑沌之太极?郑玄为应付此矛盾,把“忽然而自生”引入太极,太极自生自成,太易之为无又混同于太极,此两点至要的创造性解释使学术史发生了重要改辙:汉学向玄学过渡。王弼顺此进一步把太极元气取消掉,独留下太及其无一义,“忽然而自生”被简释为“独化”——万物“独化”于自己的“无”,“自本自根”于自己的“太极”。王弼的革新仅在于把太极这一新内涵发挥成一套严密的系统,以而造就一时代之学。隋唐经学沿袭汉人与王弼的太极观,兼摄太极之为无与元气两义,无独创。然而,隋唐经学的太极观中经韩愈、李翱而影响宋儒,这使得宋学初创者的太极观,自胡瑗、邵雍、周敦颐至司马光、张载、苏轼无不兼摄三义:元气、无、性,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典型地代表这个新融合的独创。然而二程却远离这个新传统,仅保留周、张等太及其性一义,他们在气论上把“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发挥到极致,太极元气说便无法立根。朱熹继承二程,又试图融合周氏《图说》系统,同时又夹杂了汉人的浑天说,他的博大系统发生了裂痕,使得他不得不应付太极与气的先后联系。关键词:太极论文大中论文元气论文自本自根论文本无论文性论文天理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7-9
Abstract9-11
导论11-21
第一章 以后世诠释中看《易传》“太极”的本义21-37
第一节 后人对“太极”的七种诠释21-29

一、《易传》的太极不是浑沌不分的元气21-25

二“太极”的其他六种解释25-29
第二节 《易传》的太极内涵为大中29-34
第三节 大中一说可以贯通整个儒学精神34-36
结语36-37
第二章 汉人的两个太极说37-58
第一节 董仲舒的太极与元气的联系37-49

一、太及其天地之“中”37-42

二、太极就是元气42-48

小结48-49
第二节 汉人第二种太极说49-57

一、汉人太极元气说的渊源——《吕氏春秋》与《鹖冠子》50-51

二、《淮南子》的浑沌之气与太极的联系51-53

三、《乾凿度》的太极与元气的联系53-57

结语57-58
第三章 郑玄的太极观向王弼的过渡58-84
第一节 《乾凿度》系统的内在困难与郑康成的创造性解释58-62
第二节 郑学与王弼之间的过渡——荆州学派的反郑学62-65
第三节 王弼继承荆州学派而反郑玄65-69
第四节 郑玄、王弼的太极与庄子的联系69-81

一、郑玄的太极观与庄子的联系70-72

二、王弼的太极观与庄子的联系72-81

结语81-84
第四章 周敦颐“太极”说的三个基本含义84-100
第一节 周敦颐“太极”说的经学背景84-88

一、隋唐经学的太极观84-87

二、韩愈、李翱的新经学传统87-88

第二节 周敦颐的太极的三个涵义88-99

一、太及其元气88-94

二、太及其性94-98

三、太及其无98-99

结语99-100
第五章 二程不言太极100-113
第一节 二程不言太极乃是一个基本的学术新取向100-103
第二节 二程反对太极元气说——气论的革新103-111

一、反对元气说的天地有内外104-106

二、元气说与程“阴阳无始”的气论不契合106-111

结语111-113
第六章 朱熹的太极观——气独化于太极及理在气先113-127
第一节 太极:阴阳二气独化于自身的根源113-119
第二节 太极在时间上先于气119-125
结语125-127
参考书目127-131
后记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