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核算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系统(CSEEA)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23 浏览:58290
论文导读:16-18二、国内探讨历程和近况18-19第三节全文结构安排19-22一、论文探讨框架19-20二、论文结构安排20-22第二章CSEEA的基本不足及形成依据22-37第一节CSEEA的基本不足22-31一、核算的对象22-24二、核算主体的界定24-25三、CSEEA核算的范围25-26四、CSEEA核算的基本原则26-29

五、CSEEA核算的基本工具29-31第二节C

摘要:本论文主要围绕CSEEA系统的构建及其具体内容进行论述的,旨在对中国的环境及资源情况进行衡量,对环境及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测算,以及体现环境、资源对经济进展的作用。1.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系统(CSEEA)的产生在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系统的建立历程中,SNA2008(国民经济核算系统,2008)以及SEEA2003(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手册2003)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SNA由联合国、欧洲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进展与合作组织、世界银行等五大机构共同颁布的经济核算综合手册。目前通行的2008版SNA提出了经济核算的一整套核算框架、核算策略及指标系统,采取账户表、矩阵表等工具针对国民经济运转历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刻画。SEEA的产生源于人类对环境、资源对经济重要量的深刻认识。随着环境不足及资源不足日益突出,人类再也无法对环境资源不足视而不见。为此,联合国颁布了SEEA2003,以便对各国的环境经济核算进行指导。该手册对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论述架构进行了初步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实物及复合账户系统、环境与资源相关经济活动的核算、主要资源核算以及环境耗减、退化等对经济总量指标的折算。其主要缺点也非常显著,比如逻辑上的系统性及连贯性不强,无法针对具体的一国开展环境及资源核算,对一些具体实际的环境及资源不足并未给出相应的解答。这一切都促成了CSEEA框架系统的出现。笔者结合了SNA及SEEA所提供的策略、指标系统以及核算框架,利用部分环境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的部分最新论述成果,通过将SEEA中的基本内容重新加以整合,使之逻辑上更富于系统性连贯性。2.本论文的革新及主要成果本论文构建的CSEEA相对于现有的SNA及SEEA,无论以论述上还是策略上都进行了大胆的调整更新,并不断通过实例进行演示说明。总的来看,CSEEA具有如下革新点:(1)论述上的革新本论文所设计的CSEEA并没有完全废弃SNA的相关论述及框架系统。由于它是对环境及资源在中国的经济条件下进行了核算框架方面的设计,由此对SNA的重要经济分类、核算策略、核算原则仍然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借用。可以说CSEEA是对SNA核算论述、框架及策略在环境及资源核算方面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同时,对于SEEA,CSEEA除了沿用其中的部分概念、分类及原则之外,对主要内容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分成以下四个部分加以阐述:自然环境核算、自然资源核算、环境及资源同经济相互联系、CSEEA同SNA、SEEA三者联系浅析。显然逻辑上更加清晰,条理上更为明确。同时,CSEEA对SEEA所提出的部分不足进行了解答。论述上更趋完整,也更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此外,CSEEA对环境经济学、经济学的部分论述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将其合理地运用于中国环境核算系统的框架之中。(2)策略上的革新在CSEEA中,笔者熟练运用了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一些策略。使得国别环境经济核算系统(X-SEEA)的策略库更加多样,为将来形成统一的X-SEEA核算框架奠定了坚实的策略论基础。除了沿用了会计学中的账户表、矩阵平衡表等工具,将其运用于CSEEA的系统设计中外,本论文还大量运用了统计学的有关策略。例如在对自然环境进行核算时,文章利用环境质量指标系统,采取功效系数法、层次赋权及加权平均等统计浅析策略对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测算。并且,本论文还采取了部分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策略探讨环境、资源同经济三者之间的联系。如采取因果联系检验的策略定量考察环境质量、资源消耗与经济重要指标的联系;采取面板数据浅析的策略考察各地区跨年度环境质量、资源及总产出之间的模型联系。总的来看,本论文最终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一些:(1)本论文各个章节逻辑上前后关联,相互对应,建立起条理分明、完整有序的中国环境及资源核算系统框架。在CSEEA的构建历程中,既有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重要组成部分的统计测算,也有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具体核算;更涵盖了SNA、SEEA、CSEEA等核算系统的比较。(2)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策略系统。笔者在进行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框架系统的设计历程中,以环境经济学、SNA、SEEA的基本论述为依托,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策略运用于核算系统的构建当中,形成了独特的环境核算策略系统。(3)对中国环境经济核算历程中出现的部分不足给与了解答。比如对环境污染的评估、环境质量的衡量等。关键词: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系统(CSEEA)论文国民经济核算系统(SNA)论文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系统(SEEA)论文自然环境核算论文自然资源核算论文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核算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3-5
ABSTRACT5-11
第一章 导言11-22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作用12-15

一、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12-14

二、 本论文的选题作用14-15

第二节 国内外探讨动态和文献综述15-19

一、 国外探讨历程和近况16-18

二、 国内探讨历程和近况18-19

第三节 全文结构安排19-22

一、 论文探讨框架19-20

二、 论文结构安排20-22

第二章 CSEEA的基本不足及形成依据22-37
第一节 CSEEA的基本不足22-31

一、 核算的对象22-24

二、 核算主体的界定24-25

三、 CSEEA核算的范围25-26

四、 CSEEA核算的基本原则26-29

五、 CSEEA核算的基本工具29-31

第二节 CSEEA的形成依据31-37

一、 CSEEA核算的重要依据——SNA与SEEA31-35

二、 同其他学科的联系35-37

第三章 自然环境核算37-68
第一节 自然环境核算论述概述37-39

一、 自然环境的具体界定37-38

二、 中国自然环境核算的范围38-39

第二节 自然环境静态测度39-59

一、 土地环境静态测度40-45

二、 水环境静态论文导读:

测度45-50

三、 大气环境静态测度50-53

四、 自然环境静态测度指标系统的构建与处理53-58

五、 自然环境静态价值量核算58-59

第三节 自然环境动态核算59-63

一、 核算范围59-60

二、 自然环境动态核算60-63

第四节 环境质量综合得分测算的实际案例63-68

一、 环境质量衡量指标的选取63-65

二、 环境数据的获取与整理65-68

第四章 自然资源核算68-100
第一节 自然资源核算概述69-71

一、 自然资源的界定69-70

二、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70

三、 核算内容70-71

第二节 自然资源静态(存量)核算71-86

一、 矿产资源静态核算72-76

二、 土地资源静态核算76-78

三、 水资源静态核算78-80

四、 森林资源静态核算80-83

五、 水产资源静态核算83-86

第三节 自然资源动态核算86-100

一、 矿产资源动态(流量)核算87-89

二、 土地资源动态核算89-92

三、 水资源动态核算92-94

四、 森林资源动态核算94-97

五、 水产资源动态核算97-100

第五章 环境污染核算及环境保护核算100-129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核算基本论述综述101-107

一、 核算目标102-103

二、 核算范围103

三、 核算基本论述103-107

第二节 环境污染核算107-119

一、 环境污染含义的界定及类别107-108

二、 环境污染核算108-119

第三节 环境保护核算119-129

一、 环境保护核算论述基础概述120-122

二、 环境保护核算框架的建立122-129

第六章 环境、资源与经济的联系浅析129-145
第一节 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联系的论述综述130-132

一、 古典经济学对三者联系的浅析130-131

二、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环境、资源及经济三者联系的论述131-132

三、 当代主流经济学中关于三者联系的阐述132

第二节 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联系的定量浅析132-141

一、 环境质量、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浅析132-138

二、 环境质量、资源与宏观经济总量的定量建模浅析138-141

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变化对经济最终总量的重新折算141-145

一、 影响经济总量增减的环境及资源因素141-143

二、 经济总量的最终调节143-145

第七章 CSEEA、SNA与SEEA145-156
第一节 CSEEA、SNA、SEEA形成历程之间的联系145-149

一、 SNA形成的历史历程145-146

二、 SEEA的形成历程146-148

三、 CSEEA的建立目前仍处于初创探讨阶段148-149

第二节 SNA、SEEA、CSEEA的基本架构149-152

一、 SNA的基本结构149-150

二、 SEEA的基本结构150-151

三、 CSEEA的基本结构151-152

第三节 SNA、SEEA、CSEEA的区别与联系152-153

一、 SEEA与SNA之间的联系152

二、 SEEA同CSEEA之间的具体联系152-153

第四节 结语——本论文的贡献及对未来的展望153-156

一、 本论文的贡献153-154

二、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不足154-156

附表 北京市 1998 年~2009 年环境重要指标数据统计表156-157
参考文献157-163
后记163-164
个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