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汉语汉语语码转换语用功能新发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88 浏览:22944
论文导读:
摘 要:本文从文学作品、电话交谈及影视剧等语篇中提取语料,考察华人交际中涉及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在概述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现有语料中发掘出前人所忽视的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汉语语码转换具有重述、间接表达、文字游戏、解释、确定特定受话人、协商人际关系等诸多功能;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并不总是单一的,有时候同一处语码还具有一符多音的功能。
关键词:汉语 语码转换 语用 功能 发现
一、引言
语码转换指一个句子中或两个句子之间两种语言的交替使用,是说话者停止使用语言A而开始使用语言B的现象(Clyne,1992:161),或指在同一话语中用属于另一个不同语法系统或子系统的词汇或句子来替换原来语言中对应的部分(Gumperz,1982:59)。语码转换的功能研究主要涉及语码转换在语言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语码转换的发生有的是出于心理需要,有的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功能的外在功利所需,也有的是由语言结构或语境因素而产生的。交际的一方总是出于某种原因而使用语码转换,那么这些语码转换在交际中起什么作用?交际者如何应用语码转换来传达交际意图呢?这是语用学所意欲探讨的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本文以实例探讨汉语语码转换在文学作品、电话交谈、影视剧等语篇中的语用功能。在概述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某些挖掘得不够深入的功能进行探讨,并尝试发掘出更多前人尚未发现的语用功能,以期拓宽汉语语码转换的功能研究视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汉语语码转换是指海内外华人交际中涉及汉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语言涉及远距离语言对“普通话和英语/法语”以及近距离语言对“普通话和闽南语/台语”。另外,有必要说明的是,不同地区对汉语普通话有不同的说法,如新加坡称汉语为“华语”,而台湾则称汉语为“国语”,但本质上都是汉语普通话的变体,因而本文所称的汉语实际上涵盖了这些普通话变体。

二、相关研究概述

自美国人类语言学家Blom和Gumperz(1972)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学界对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关注,语码转换的功能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Blom和Gumperz(1972)从策略角度将语码转换分为喻意式语码转换和情境式语码转换。后来,Gumperz(1982)进一步阐述了语码转换的语篇功能及交际的动态性,把语码转换看作一种揣摩说话人意图的语境化提示手段,表明语码转换是个既复杂又可熟练运用的语言策略,双语者可以用它来传递言语本身所没有的社会信息。他根据交谈中不同语码的表达内容,指出交谈中语码转换的六大语篇功能:援引、确定特定受话者、加入旁插语、重述、信息限制及个性化、客观化等,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有效解释。此后,许多学者都沿用了他们的理论进行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如Le Page和Tabouret~Keller(1985)赞同Blom和Gumperz的观点,认为语码转换的社会意义是个人交际行为的产物,在交际过程中产生并进行协商。他们提出语码转换是一种“身份行为”:言语个体建立自己的语言行为模式,为的是模仿他想与之认同的其他社团的语言行为或为了有别于那些他不想认同的团体。Mattson和Burenhult(1999)的研究发现,语码转换具有话题转换、情感功能和重复功能。
在涉及汉语的语码转换研究中,语码转换的动因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动因的发现也说明了汉语语码转换具有寻求身份认同(Gibbsons,1987;吴英成,1988;Chen Hoi Ying,2008;黄国文,1995;陈立平,200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9)、强调(Gibbsons,1987;Tan,1988;许小颖,2007)、经济便利(Li,1996;李楚成,2003)、援引(Gibbsons,1987;Tan,1988;许小颖,2007;陈立平,2009)、填补词汇缺口(李楚成,2003;Gibbsons,1987;许小颖,2007;陈立平,2009)、标志社会身份(李楚成,2003;刘正光,2000;Chen Hoi Ying,2008)、改变话题(吴英成,1988;陈立平,2009)、保全面子(刘正光,2000;Wang,2004;Su,2009)、表达特殊情感(Gibbsons,1987)等功能。我们从收集的语料发现,汉语语码转换不只具有上述语用功能,另外还具有很多其他的语用功能。

三、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新发现

(一)重述功能

“重述”包括“使用同一词语、句子和句群”,也包括“意思重复而字面不同的词语或句子的反复使用”(《汉语修辞大辞词典》:301,311),也就是说,“重述”包括单词的字面重复以及句子形态修改后的重复。两种重述对于结构都起到加强语势、表达丰富复杂的内容、抒发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作用。而用两种不同语言重复同一个意思,比起用同一种语言重复同一个意思更能起强调作用,因为双语语篇吸收了不同语言变体中有关该词的隐含意义。在语码转换相关研究中,Auer(1995:120)把重述描述为“对另一语言的准翻译”。Gumperz(1982:78)认为,“一种语码中的一个语段往往用另一种语码重复,有的照字面重复,有的以略为修饰过的形式重复。”McClure(1998:139)认为,“有时候直接重复是不合适的,但单语作者可以通过使用另一个词进行重述来突出某一观点。双语作者有另一个办法:他不是通过释义,而是通过不同语言间的转换来强调其观点。”我们认为,重述不应只视为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而应视为该表达式在另一种语言中的变化或变异。交际者往往应用语码转换来强调先前说过的内容,这是人们所熟知的。但有时人们还通过语码转换来增加信息或教授某一知识,这是我们发现的汉语语码转换的重述功能。

1.增加信息或意义的重述

通过语码转换进行重述也可用于强调某一词汇仅在其中一种语言才具有的内涵意义。下面是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

(二)》中的一段对白:

成才爸:这个书包我花了20多块,送给你的。成才:我论文导读:(Wei,2003)。间接表达也可能出于礼貌,因为说话人并非总愿意直接表达意见,尤其是涉及敏感问题或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后果时。如每种文化都会存在禁忌语,不能在公共场合谈论,但有时交际者又不可能回避这些话题,于是双语者便会求助于语码转换。虽然几乎所有的言语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威胁面子的,但说话人使用语言时会对面子损失的危险
不要。
成才爸:为什么不要?
成才:(闽南语)呷呐屎!
成才爸:每个事物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你应该多往它的优点看,而不是往它的缺点看。
成才:它的优点是什么?
成才爸:它的优点……它的优点……就是它是一个新的书包。
成才:就这样啊?
成才爸:哦,还有,就是它的cartoon很可爱。
成才:我用回自己的。
成才爸:你的书包?你的书包才是(闽南语)呷呐屎,又脏又臭,丢在马路上都没人要。
本例中,成才的爸爸花了20元钱给成才买了只书包,但成才觉得书包“呷呐屎”(像坨屎)而不想要。爸爸坚持认为这个书包有它的优点,力劝成才收下书包,成才坚持要用回自己的书包。这时爸爸生气了,说“你的书包才是‘呷呐屎’,又脏又臭,丢在马路上都没人要。”这里,父子俩均用“呷呐屎”来形容书包“难看”,不仅如此,成才爸爸还转换语码,用汉语“又脏又臭,丢在马路上都没人要”进一步把“呷呐屎”这个闽南语词汇的隐含意义给揭示出来。只用一种方言则产生不了同样的强调效果,闽南语“呷呐屎”一词在更大程度上象征特定文化概念,在句子中起到增添意义的作用。该语码转换使“呷呐屎”一词的意义上升到另一层面,不仅表示“难看”,还表达出很多闽南人所能理解的“丑陋”“廉价”“又脏又臭”“一文不值”等隐含意义,而普通话“难看”一词就没有这么多的隐含意义。这里的语码转换是作为语言策略来对所述事物加以强调。此外,即使在闽南方言中,“呷呐屎”一词也是粗俗之词,一般人并不常用,像“呷呐屎”这类粗俗闽南语词汇的转换和使用,对成才爸爸这样一个“粗人”和成才这样一个穷困的单亲家庭孩子叛逆性格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指导性/信息性重述

有时候重述能够教给听话人或观众某些表达式,这样的重述具有强调功能,这便是重述的指导性(或者说信息性)功能。当听话人听不懂对方的语言或者听不明白对方意思的时候,语码转换可以起到解释或说明的作用。例如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

(二)》中有这样的对白:

校长:你的孩子在外面跟人打架。According to the law,学校has to记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7ctime.com
他一个大过。
成才爸:(闽南语)夭寿仔,整天跟人家打架!
校长:林先生,这里是学校。Violent的家庭就会有violent的孩子。
Jerry妈:暴力。
校长:Actually,parents就是孩子的role model。你们一定要……
Jerry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虽然大多数新加坡人都懂英语,但成才的爸爸是个几乎没受过教育的人,英语理解能力很差。Jerry的妈妈生怕他听不懂校长的意思,就用汉语来解释校长话语中的英文意思。这样,语码转换有利于准确解释说话者的意思,也有助于听话人理解和把握话语的意思。对于已经知道这些表达式意义的双语观众来说,通过语码转换对特定文化概念进行重述,能起到使这些表达式更显著的强调作用。而对于单语观众而言,“暴力”和“榜样”除了用于解释“violent”和“role model”的意义外,可以视为是为单语观众而准备的具有教授作用的重述。
通过语码转换进行重述,不但对非双语观众有价值,对双语观众也起到了丰富其语言体验的作用。剧作家使用两种语言中相似的表达作为创作手段,使重述起到诸如增加强调以突出某些戏剧效果、提供有用信息教育或指导观众、解释某些词语以及为书面构建增添意义上的细微差别等功能。(Jonsson,2010)

(二)间接表达功能

交际者可以利用语码转换语义上的不确定性间接地回避他人的请求(Zhu,2008),间接隐含对他人的不满(Wei,2003)或者间接地传递信息给听者/话语阐释者(Su,2009),可见语码转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委婉语的功能,是双语交际者乐于使用的、重要的间接言语表达手段(Wei,2003)。间接表达也可能出于礼貌,因为说话人并非总愿意直接表达意见,尤其是涉及敏感问题或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后果时。如每种文化都会存在禁忌语,不能在公共场合谈论,但有时交际者又不可能回避这些话题,于是双语者便会求助于语码转换。虽然几乎所有的言语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威胁面子的,但说话人使用语言时会对面子损失的危险系数及交际的效度进行评估,然后在多种选择中选用一种策略,提供以上的可理解意图,这样行为者就不能只实施一种特殊意图,而语码转换就是双语交际者乐于选择的一种间接语言策略。例如钱钟书《围城》中这样描写:
讲不到几句话,鲍小姐笑说:“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fiancé,你相貌和他像极了!”方鸿渐听了,又害羞,又得意。
苏小姐胜利地微笑,低声说:“Embrass moi!”说着一壁害羞,奇怪自己有做傻子的勇气,可是她只敢躲在外国话里命令鸿渐吻自己。
在交往过程中,由于社会制度、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制约,人们在谈到和爱情及性相关的问题时总是会不自觉的回避或者以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交际者若使用语码转换,既顺应了社会规约,又有效地避免了社交尴尬。性及与性相关的话题,常被认为是禁忌语,接吻便是其中之一。如果一个女士开口让一个男士吻她,将会是非常尴尬难堪。例子中第一句话是鲍小姐引诱方鸿渐时说的一句话。鲍小姐虽然思想开放,但在当时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下,仍然保持一份女人的矜持。鲍小姐用法语“fiancé”代替汉语的“未婚夫”,既避免了肉麻与尴尬,又让方鸿渐大有想象空间,也反衬出她水性杨花的性格与对爱情的背叛。第二句话中,苏小姐对方鸿渐有好感,作为海归博士,她虽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她还是得顾及身份和修养,不可能直白地用汉语说出“吻我”二字。因此,出于女性的自尊和对爱情的渴求,她巧妙地运用了语码转换,改用法语。既表达了自己的要求,又不失女性的体面,可谓一举两得。可见,语码转换能动态地顺应或遵守社会规约,避免“社会性的尴尬”(于国栋,2000)。语码转换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意的“媒介”,而且也是实现作品人物成功交际的一个因素,由于违背社会规约的后果往往不可弥补和论文导读:oshou(孝),norespectforancestorsorfamily(P135);ni(逆),atraitortoourancestors(P136);ChunwangChihan(唇亡齿寒),Ifthelipsaregone,theteethwillbecold(P1161,P1178);dang~syingtamendeshenti(担心他们的身体),whichmeans“takecareofthem”orliterally“Watchoutfortheir
修复,因而交际者对社会规约的重视程度也往往比较高。Tannen(1989:23)进一步指出,通过要求听者或读者填补未明说的意义,间接表达听者或读者通过共同参与意义的建构而产生参与意识。

(三)文字游戏功能

语码转换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文字游戏功能(Jonsson,2010)。在这种游戏中,双语者利用英语或汉语的单词、表达式和双关语玩文字游戏。正如单语者可以玩自己语言中的单词和表达式,双语者也会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语言变体中玩这样的游戏。这种游戏最终比语篇显示的结果更具深厚内涵(Jonsson,2010)。
双语者也可在成语或固定表达的内部玩文字游戏,这一点颇富启迪性。成语是固定的、不可分割的语言单位。从广义上来说,成语(习语、熟语)泛指某一种语言中所有的惯用法和特殊表达法。从狭义上来说,则是指语言中长期所惯用的形式简洁、音韵和谐、意义精湛的固定词组或句子。所以,成语是一系列受到语义限制且往往也受句法限制的词,作为一个完整单位而起作用(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Language,1999:155)。成语往往具有语义统一性和结构稳定性。语义统一性指整个成语表示一个不可分割的概念,且各个词语的意义总和不等于成语作为一个整体所表达的意义。结构稳定性指成语的各组成部分是固定的,不可任意拆开或替换(《简明语义学词典》,1993:144)。用“固定”等词来给成语下定义,表明其结构具有稳定和不变的特征。然而,在戏剧语篇中,有不少成语和其他可视为惯用语串的固定表达式内发生语码转换的例子。请看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

(二)》中的一段对白:

校长:符老师,我们一定要往前走。Generation is changed. 所谓“时过一千,……”
符老师:是“时过境迁”。
校长:Oh, Ok. 时过……,几千哪?
符老师:“境迁”。
校长:“境迁”?It’s how many thousand?
符老师:不是这个意思……
校长:唉,whatever!你继续用旧的方法来教华文,it’s not going to help the student. 以前我们就是因为方法不对,that’s why so many people suffered. And then now they wake up,so you must also wake up! 你看,你这么有心,买了dictionary要他们查。唉,it’s all Chinese? 那,他们还是一样不明白啊。他们没有兴趣查,你的dictionary就wasted啦。
符老师:其实我的用意啊,是要教他们怎么样自己去钓鱼,而不是买鱼送给他们。
校长:符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7ctime.com
老师,don’t change the subject. 我是讲华语,不是讲钓鱼。
本例中汉语成语“时过境迁”原本表达“随着时间的过去,情况发生了变化”之义,但校长理解为“时过一千”和“时过几千”,完全颠覆了该成语的本意,刻画出校长对该成语的一知半解。另外,当符老师表明自己买字典给学生的用意是“要教他们怎样自己去钓鱼。而不是买鱼送给他们”时,校长竟然以为符老师在转移话题,说“我是讲华语,不是讲钓鱼”。可见,校长根本不能理解符老师的话语含意,好在符老师没有直接用成语“授之与渔而非授之与鱼”,否则校长更是一头雾水了。可见语码转换行为扰乱了原有成语的语义和结构。通过改变表达式,双语者干预和介入一个相对固定的表达式,使其更具动态性,就像语码转换一样,这证明了语言中的任何表达都是可抗拒、可挑战并最终可以改变的(Jonsson,2010)。

(四)解释功能

有时候,当双语交际者意识受话人可能不太理解自己的话语时,会用受话人所熟悉的语码将自己刚说过的话语意义解释一遍,这是语码转换的解释功能。旅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语码转换。如:
butong(不同),not the same (P16);
no shou(孝),no respect for ancestors or family (P135) ;
ni(逆),a traitor to our ancestors(P136);
Chunwang Chihan(唇亡齿寒),If the lips are gone,the teeth will be cold (P1161,P1178);
dang~sying tamende shenti(担心他们的身体), which means“take care of them”or literally “Watch out for their bodies!”(P1130)
《喜福会》中最频繁、最突出的语码转换形式便是先用汉语语码,再用英语语码解释刚说过的话,避免了含糊不清和歧义,使英语单语受话人或读者能准确理解这些语义,语码转换起到了解释意义的语用功能。

(五)确定特定受话者功能

语码转换也可用来把不会讲第二种语言的人排除在交谈之外(Crystal,1987)。当交际的一方通过语码转换故意将会话中一些参与者排除于对话之外时,就意味着他以语码转换来选择和确定特定的受话人。确定特定受话者或说话对象也是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之一(Gumperz, 1982;Tan,1988)。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一段对白说明了汉语语码转换的这一功能。
宁宁:爸,你有什么权利这样跟他说话?Steven,go!
Steven:Ok. Ok. I’m going.
该例中有三个人物,宁宁是启明的女儿,不久前从中国来到美国。Steven是宁宁的男朋友,他们在同一所学校学习。这段对话发生在一个夜晚,启明正在等女儿回家,宁宁在男友的陪伴下回来了。在宁宁家门口,启明问Steven几个问题,这使宁宁很不安,之后就有了这段对话。宁宁和启明都既懂汉语又懂英语,而Steven只懂英语不懂汉语。宁宁先说汉语,是选择和确定父亲作为受话人,然后论文导读:她在研究的是社会语言学。跟19社会有关,要观察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说两种语言的人20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是否改变频率?或者当21时间和地点改变时?我想这是她所要的。有关22谈话内容,因为她的教授是外国人,他们23不会听录音。她不会把所有磁带带到国外播给别人听。24
转换为英语,是选择和确定Steven作为受话人。语码转换被作为选择受话人的策略,以此实现确定特定受话人或说话对象的功能。

(六)协调人际关系功能

在语码研究中,语码转换常被看作协调人际关系的策略,说话人可向受话人的语码靠拢,表示自己的亲合,这是赞同或讨好谈话对方的一种心理体现,这种心理越强,语言向对方靠拢的倾向性就越强。说话人也可以选择背离对方的语码,表明自己具有权势或不愿向对方的权势靠拢,让对方尊重自己,给自己较高的评价。正如Su(2009)所言,交际层面上,在面子受到威胁的情景下,语码转换被用于协商人际关系,是社会上通用的、双语者在日常交往中实施各种任务可以获取的多种资源之一,说话者能够用不同的语言选择来协商人际关系。在此,我们借用Su(2009)的一段语料进行分析说明。
打电话者为梅(M),是研究者的母亲,50多岁,中学文化程度。交谈对象为兰(L),是打电话者梅的侄女,30岁出头,大学学历。梅拨打这个电话的目的是要求受访者兰录下他们日常对话以供研究者进行研究。划线部分为普通话,不划线为台语。
M:是啊,大家觉得不安和尴尬。我在想,也许,也许 1
也许是刚刚开始吧。即使是我自己,在家时我们2
也录音的。每次我看到录音机,都觉得有点儿、有点儿不安。不过3
也没什么,因为录音不是为了别的。纯粹是为她自己。4
她想研究的是一个人,现在比如是你,比如是 5
你,你可以录下你跟你的6
同事之间的谈话。或者,你在家时7
L:嗯8
M:你录下与家人的谈话。或你与朋友一起的时候9
可以录下谈话。然后她要找出些东西。不过 10
你录音时尽量不要管你要说的话,或想着 11
内容。我要权衡我的语言,我要一半讲普通话 12
一半讲台语。不要这样。因为她要求的是13
她做这个研究是要寻求自然谈话14
L:嗯. 15
M:这就是他们做的,自然!例如,如果你想,如果16
每个人都想着他们应该只说好听话,那么她17
可以就录录电视节目或类似的东西。现在她要做的是?18
她在研究的是社会语言学。跟19
社会有关,要观察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说两种语言的人20
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是否改变频率? 或者当 21
时间和地点改变时? 我想这是她所要的。有关 22
谈话内容,因为她的教授是外国人,他们 23
不会听录音。她不会把所有磁带带到国外播给别人听。24
她现在要的是录下谈话,然后听 25
磁带、记笔记等等。最后结果是一篇 26
研究论文,而不是我们谈话的内容。27
人们对说话被录音往往感到不安。本例中两种语言间的语码转换显然符合并能反映出人们的不安心理。在前两个主题,梅(M)承认人们一般害怕被录音,并向兰(L)保证录音只用于研究,不会有任何其他目的。她通过讲群内语言闽南语来协调人际关系,把自己和兰之间的距离最小化,通过谈话内容,同时也通过语言选择(第1到4行)使自己与交谈者成为盟友,增加获取受话人同意录音的可能性,使他们不再因录音源于:如何写论文www.7ctime.com
而感到不安。然后她转而开始指导如何录音,这里的普通话通常被认为是无标记的选择。这样,语码转换本身的意义以及语码转换到特定的语言的意义似乎同时在起作用。一方面,语码转换本身(不考虑所涉及的语言)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境化提示手段来表明一个组织谈话的内部结构框架的变化。另一方面,闽南语转换为普通话具有社会意义:梅重新界定她和兰的社会距离,从群内团结转到对研究的真实描述的中立关系(Su,2009)。
在该片段,我们所看到的是梅应用语码转换来不断地协调人际关系。梅的目的是替女儿说服兰进行录音。她无疑运用了多个策略。她表达了获得他人同意的难处,也保证录音只用于学术研究;但同时她似乎试图表明这项研究是严肃有效的,并对整个录音步骤进行完整的指导。换句话说,她的话语具有获得听众同情的效果,也赢得他们对研究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语码转换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间接地传递信息给听者/话语阐释者。通过同时使用两种看似携带互相矛盾的社会意义的语言,梅向兰提供了很多正当有理的解释。片段中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可以用两种语言表达(除了一些有关研究目标的抽象内容外),这些都使说话者拥有大量的选择余地,可以不断地协商人际距离,达成交际目的。

(七)一符多音的功能

语码转换具有复言或一符多音的功能,即对刚刚说过的内容用其他语码再重复一遍。这种复言具有突出语义的交际效果。《围城》中的陆子潇向方鸿渐解释为什么韩学愈的薪水比其他系主任高时说过这样的话:
“因为他是博士,Ph.D.。我没有到过美国,所以没听见过他毕业的那个大学,据说很有名,在纽约,叫什么克莱登大学。”
通过附加“Ph.D.”这一英语语码,陆子潇向方鸿渐传达了明里羡慕、暗里不服气,同时又对学校薪金制度不满等多重会话含义。语码转换一符多音的功能在这里展示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本文在概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例研究发现,除了众多已发现的语用功能外,汉语语码转换还具有重述、间接表达、文字游戏、解释、确定特定受话人、协调人际关系等诸多功能。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汉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并不总是单一的,有时候同一处语码转换可以同时起着多种不同的语用功能,起到一符多音的功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发现。汉语语码转换功能的这些新发现,将拓宽语码转换的功能研究视野,为语码转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对汉语与其他语言、普通话与方言间语码转换的研究也将有所启发。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