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课堂教学赢在课堂:历史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新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89 浏览:75167
论文导读: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历史新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成长的园地和舞台,如何通过课程有效开发,实现学生成长的精神培育目标?
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如何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成为历史新课程形势下我对历史课堂教学新思考的起点。

一、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的导火索。
悬念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吸引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课堂伊始巧设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开场,如同高手下棋,一招破局,可以为全盘的胜利奠定基础,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来引导探究课题的深入,情景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教师可以凭借丰富的语言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以及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必定能够吸引学生;也可以运用影、音等多媒体效果,给学生创设一个历史的情境,让他们走进历史,融入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其积极思维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近几年国际联合祭孔的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同时讲述)“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一度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央视与国外多家电视台联动,直播达4个多小时,使全球观众目睹了这场文化盛典。2006年9月28日以曲阜为祭孔主现场,上海、台北、香港、韩国首尔、美国纽约、法国巴黎等40多个城市设立祭孔分现场,国内外媒体竞相传播。”
“孔子的魅力可真大呀!”下面学生感叹道。我微笑表示赞同,然后话锋一转:“为什么孔子在2500多年后还会对世界产生如此大之影响?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到底产生怎样的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方先哲孔子,去领略他博大精深的思想。”
特定的情景悬念的设置,成功地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圣人孔子的时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激发,有效的课堂迈开了关键的一步!

二、导学: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新课程倡导能动的、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我们教师应努力构建自主的课堂,源于: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
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两个“结合”:一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和促进者,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指导,当学生的认知活动陷于困境时,适时给予点拨或有针对性地分析讲解,或引领学生拓宽思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等等。二是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结合。个人独立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因此教师既要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应给学生更多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
在《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中,我就综合运用了上述教学策略。导入新课后,我用PPT展示教学目标和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危机?(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3)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来化解危机?结合材料(投影)对比当前经济危机下我国政府的措施,二者有何异同?(4)罗斯福的新政 “新”在何处?新政有何作用和影响?
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又结合了时事,既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既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吃得饱”又能满足部分优秀生“吃得好”,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活跃思维,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学生难以解答的或在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出现时,就进入同伴合作、小组讨论这一环节,如“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有何影响?与当前我国政府的措施,有何异同?”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时机。当学生无法解答“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时,我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危机前传统的经济政策和危机后罗斯福政府的经济政策来对比考虑,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答。教师的有效引导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三、灵动:不一样的精彩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如果历史课每次都是千篇一律的背景原因、内容经过、作用影响,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新的呈现方式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改变机械死板的教学形式,有所创新,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上出每一堂课不一样的精彩。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说得好:“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的行程。”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每一次有不一样的精彩。
在复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英、美、法、德四国的政治体制时,我尝试以“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回顾基本的史实。我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4个国家,3~5分钟的准备后,每组商量讨论,选出同学扮演本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介绍自己的权力、职能和本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通过 “英国首相”“美国总论文导读:
统”“法国总统”“德国铁血宰相”的演说,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一一回顾掌握了基本知识。高考后一位学生还和我说起这堂复习课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呢!又如在教授选修4历史人物时,我尝试开展了“2分钟演讲”活动,请学生上台讲讲与某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历史故事或轶事等等,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这样,能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结尾时,我又尝试让学生来总结孙中山革命的一生:假如当时政府要为孙中山建立一座纪念碑,你将会撰写怎样的碑文(要求150字左右)? 将最后10分钟留给学生思考总结。
教无定法,可见,改变传统课堂历史知识的灌输和传授的方式,抓住学生的求新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内容、归纳总结,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可以提高他们上课的兴奋度,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打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

四、生成:出乎意表,入乎情理

新课程下的教师要重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巧妙地把握生成,形成新的能够引发学生新的生成的兴奋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当教学状况超出课前预设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用心倾听,而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时引导、鼓励,创造新的知识生成条件,使学生体验到独立学习的乐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新课改也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一次,在师生投入地探索“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突然有位学生发出了一声惊叫:“麦哲伦没有完成环球航行!”立刻他成为“焦点”,议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论声开始出现。我正犹豫着该中断还是继续完成教学任务时,学生们又把目光转向了我,我决定先解决这个疑惑。
“为什么说麦哲伦没有完成环球航行,你能说明原因吗?”我先把问题抛给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未加指责。
“我记得以前在一本书上看过麦哲伦没有完成环球航行,具体原因不记得了。”
“其他同学能介绍一下吗?”他们都摇摇头。
“那么,我们大家课后去查找相关资料,看看麦哲伦到底有没有完成环球航行,是课本不对还是李同学不对,下节课我们交流结果。”……
第二天课堂上,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了麦哲伦这位历史人物及其较详细的航海经过,也得出结论:由于麦哲伦在航行途中被杀,他本人确实未完成环球航行,但船上其他船员完成了环球航行。更为准确的表述是“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没想到,一个“意外”让我们获得了“双赢”!幸亏当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没有因怕浪费时间而对此问题置之不理。
新课程下的教师要重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想,这样灵动的、生命的课堂必定是有效的课堂!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价值和人性的魅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的展示,更是一种理念的体现。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以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实践,更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透过对话、沟通、合作和共享,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从而构建悬念、自主、灵动、精彩的历史课堂,引领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参与,在有效互动中成长,从而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魅力和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德]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M].北京:中华书局,1979.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