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剧作孟京辉剧作语言特点和舞台艺术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297 浏览:97617
论文导读:
引言
孟京辉,1965年生于北京,1988年考入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从此开始专业戏剧导演的成长过程。在学生时代,孟京辉追求的就是反传统的戏剧形式,他的毕业作品《等待戈多》就是一出充满实验意味的戏剧。毕业之后,他又一连导演了《思凡》《阳台》《我爱×××》《放下你的鞭子·沃伊采克》等戏剧,这些作品在编剧、舞台表现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形式感,令一般观众很难接受。但孟京辉并不在意,他一次次冲击着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习惯,甚至“就是想和观众较劲,我就是不让你好好欣赏”。同时,这些戏剧也开始显露出孟京辉某些独特的风格及表达方式,例如拼贴、戏仿、幽默、冷峻的批判和温暖的人文关怀等。1997——1998年,孟京辉赴日进行了一年半的戏剧观摩,日本归来,他的戏剧理念产生了一些变化,从追求纯艺术探索的、形式大于一切的、“没人能看懂”或是“不需要观众看懂”的话剧,转而提出了“人民戏剧”的概念,开始寻求贴近大众的戏剧道路。虽然“实验”的旗帜并未降落,但随着《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琥珀》等剧目的成功上演,孟京辉似乎找到了一条把艺术与票房相结合的道路。他通过对纯戏剧艺术与商业运作结合的尝试,将早已在强大的娱乐业前显得低迷的戏剧又带回了市场,使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业内惊呼“戏剧开始赚钱”了。但在商业上的成功引起关注的同时,其戏剧艺术和“人民戏剧”的概念也遭到批评家的质疑,有论者认为孟京辉已经脱离了纯艺术探索的道路,转而走上了迎合大众的商业之路。这自然体现了批评界的某些认识上的简单,但事实上孟京辉戏剧在表现形式上的探索确实表现出某种停滞,开始了自我复制与模仿。
本文将从文本与舞台效果出发,讨论孟京辉剧作的语言特色和舞台艺术探索。
孟京辉戏剧作品的
语言与舞台艺术特色
孟京辉执导的戏剧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选材多样,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当代人的生活境遇;他能通过或诗意或幽默或一反常态的戏剧语言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将形式探索运用到语言、道具、舞美、舞台动作等各方面,调动舞台上的各个元素,充分表达导演独特的思考。孟京辉执导的外国剧作,将剧情、台词、表演方式等方面中国化,适应了中国本土观众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同时,孟京辉戏剧作品由于保持了不错的票房,为戏剧的发展完成了很具规模的资本积累。
一、语言中意义的方向。孟京辉的戏剧作品语言极富特色,这也是他的戏剧吸引观众的一大原因。语言作为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台上发挥着多种多样的作用。例如,构成、推动情节的发展,创造情境,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内心等。孟京辉的戏剧语言在其剧作中除了充分发挥了这些传统功用外,更是通过语言本身的形式探索,传达着导演的思想和认识。
1 戏仿:现代戏剧语言的“嫁接”和意义的生长。“戏仿”是指剧作家模仿某些名言、名段的口吻或句式,变换了其中的内容而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一种带有戏谑性特点的语言艺术。戏仿是孟京辉经常使用的一种戏剧语言表达方式,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出现。例如《思凡》《我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
在《思凡》中,当演到皮奴乔与尼可罗沙、阿德连诺与女主人在床上亲热时,讲解人分别拿出一面旗帜将二人遮住,上书:“此处删去166字”“此处删去114字”。而后,当马夫与王后亲热时,众人以袖遮脸,齐声言到:“此处删去236字。”1993年,正是贾平凹的小说《废都》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这些“废都式”的语言一出,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一阵会心的哄堂大笑。孟京辉在一次访谈中称,当时他需要一种描述性场面的合适的方式,既有强烈的表达效果,又不会太尴尬。显然,戏仿不但帮他解决了困难,还收获了一次表达幽默和嘲讽的机会。
《我爱×××》中也有大段的戏仿:
我爱集体舞
即使明天早上口和血淋淋的太阳让我交出
自由、青春和笔我也不会交出集体舞
中国,我的集体舞丢了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集体舞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集体舞
子曰:三人行,必有集体舞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集体舞”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集体舞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集体舞的顶点
这段台词大量戏仿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马克思的名言等,大大消解了原句的严肃与经典。而使用“集体舞”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作为消解的工具,则隐隐表现出那个时代对经典的践踏和人们话语的混乱。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中的戏仿语言数量更多,改写对象有各种口号、标语、街头小流氓的口头禅、经典歌词等等。例如80年代传唱甚广的“火车向着韶山跑”被改写成:“车轮飞汽笛叫,火车向着美国跑。穿过高山越过河,迎着霞光千万道。嘿,迎着霞光千万道。美国的月亮圆又圆,美国的钞票满天飘。山姆大叔弹起琴,自由女神把舞跳,我们大家唱起歌,一路歌声一路笑……”这段戏仿使观众在当前与历史的语境差异中体验到一种荒诞感和滑稽感,同时更能体会到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
孟京辉戏剧作品中戏仿的语言虽然也是情节的一部分,但显然并不只是为了情节与人物塑造的需要。他更希望观众在对原作与新编的对比中,寻找出不同与相通之处,从而找到原作与新编精神上的契合点,从中体会剧作对现实的影射与嘲讽。同时,对经典之作的戏仿产生的解构与讽刺,能使观众会心一笑,也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2 “把严肃与幽默结合起来”。孟京辉戏剧的幽默是其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一大因素。幽默作为一种手段,既能缓解剧场气氛、提高观众兴趣,更是导演表达思想的一种独特方式。孟京辉戏剧的幽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上的幽默,大多是由戏仿完成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对文学经典、歌词等的戏仿,还有对广告词、电视娱乐节目台词等的戏仿,例如《恋爱的犀牛》中,“牙刷”推销牙刷的一段。这些内容都来自最普通的最大众的“俗文化”,正好反映了当今社会浮躁、肤浅的文化现状。另一种幽默来源于演员的即兴表演,例如《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论文导读:同艺术门类的拼贴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曲艺和朗诵的运用上。其中拼贴最明显的是《恋爱的犀牛》。这部讲述执著爱情的戏剧,融合了歌曲、舞蹈、山东快书、相声贯口等多种形式,使观众沉浸于对戏剧幽默的笑和对执著爱情的泪中。每当马路和明明的故事发展到一个阶段,剧情都会先告一段落,音乐响起,马路或是明明演唱一段插曲。这些插曲
。当台下一名普通观众的某些小动作被眼尖的演员发现,并即兴编入台词之中,无疑会激起观众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激起哄堂大笑。孟京辉戏剧的幽默之所以成功,与他有机地结合了严肃与幽默是分不开的。孟京辉曾说:“我觉得戏剧一定要严肃,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另外一点,一定要幽默。这两点必须连着,有了严肃,这个戏有了幽默,我觉得就是好的戏剧的一个标志、一个品质。”“……幽默是穿越事物本质、认知事物本质、和事物本质无限接近的这么一种气质。有这两个(严肃和幽默)就是好戏了。”孟京辉戏剧的幽默不是钱钟书式的文人幽默,而是带有一些老北京“耍贫嘴”的性质。但在20世纪的十年代,刻板的生活与快速发展的社会之间的冲突使青年一代充满着躁动与反叛。孟京辉于嬉笑怒骂中不乏揭露与批判的风格,自然受到青年学生的追捧,舞台便成为了他们产生共鸣、疏导内心压抑的场所。
3 话语的机械重复。孟京辉的戏剧作品中,台词经常重复出现。例如《思凡》中,小和尚与小尼姑常常在说完一段台词后,众人就重复他(她)的最后一句甚至整段,起到加强效果的作用,使气氛更加压抑。戏剧的第一段落中,和尚与尼姑作着超时空的精神交流,两人相似的台词形成复调结构,近似互文的方式相互加强着效果。最终当二人从幻觉中惊醒,开始逐句交替重复念佛、忏悔,节奏越来越快,众人也逐渐加入,形成令人窒息的氛围,极好地向观众传达了佛门清规戒律对人性的压抑。
第三段落的叙述中,出现了两组国王、王后和马夫,两组表演同时进行,相同的台词同时或重复说出,仅仅表演的方向相反,这在其他戏剧表演中相当少见。“从形式上看,两组演员如出一辙的表演打破了舞台常规演出的单一性,产生了舞台表演形式上的对称美和平衡感。从意义上看,这种表演方式体现出人们内心共通的隐秘,即试图冲破权威和束缚,满足爱欲的心愿。”在第三段落的结束处,两马夫如愿以偿,得意地模仿剪刀声:“咔嚓、咔嚓……”,接着场景转换,回到《思凡·双下山》的场景,众人再次模仿剪刀声,表现剃度,与之前马夫的模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悲凄的氛围。
另一个重复的经典案例便是《我爱×××》。这部戏剧全部台词由700多句“我爱……”组成,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其中的具体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句式定式。更有甚者,在演出中,“我爱北京天安门”这旬台词,“不同的演员以不同的语调、动作、神情重复了20多遍,情绪的渲染达到了顶点,也让观众重新思考中国人的‘’心态’。《我爱×××》中这种肆无忌惮的重复,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宣泄着当时青年一代的生活苦闷和精神压抑,将无理的情绪和无理的社会环境通过无理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4 精准制导的语言空袭。“语言暴力”一词曾被用来形容孟京辉的《我爱×××》、牟森的《零档案》等先锋戏剧,指整部戏剧几乎没有情节,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对白,有的仅仅是大量的喷发式、宣泄式的语言。以《我爱×××》为例,整部戏剧没有特定角色,没有情节,也没有明确的戏剧冲突,完全是七百多句“我爱……”的倾诉与宣泄,完全颠覆了“三一律”,甚至颠覆了传统“戏剧”的概念。但当观众从最初的震惊中缓过神来,开始细细体悟这些劈头盖脸而来的看似毫无联系的“我爱……”时,他们的心灵感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这是一部献给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的戏剧。其中选择的独特意象:“柏林墙”“赫鲁晓夫”“”“红卫兵”“四化”“许国璋英语”“喇叭裤”“录音机”“××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集体舞”等等,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承载着一代人特殊的历史回忆。它们召唤着已经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反思历史、审视现实、创造未来。
同时,《我爱×××》也对戏剧本身进行了勇敢又有些无奈、甚至有些悲壮的反抗。戏剧的开头:
我爱你们这些观众男观众女观众/我爱让你们观看一出戏观看一出无可奈何的戏/我爱拉开大幕开始演出而戏剧的结尾:
我爱你们轰然倒地/我爱你们愤然离去/……/我爱你们在学习的时候想念我们/我爱你们在想我的时候嘲笑自己/我爱你们嘲笑我的时候坐立不安/我爱你们私下传抄我的剧本/我爱你们私下传阅我的日记/我爱你们给我鼓掌吧/我爱你们给我拍照吧/我爱你们给我献花吧/我爱你们给我拥抱吧/我爱你们把我杀了吧/我爱你们擦擦嘴又去祈祷/我爱你们把我忘了吧/我爱你们擦擦眼又四顾茫然/……/我爱舞台/我爱于是便有了舞台/我爱离开/我爱于是便有了离开⑦表现了先锋戏剧人面对不解与质疑仍然坚定地热爱舞台艺术的精神。“语言暴力”这一极端的戏剧语言表现方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语言“规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戏剧语言模式。
二、舞台艺术探索。孟京辉的许多舞台表现手法已经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成为孟京辉戏剧作品的标志。例如,不同题材、不同艺术门类的拼贴,夸张的舞台动作,巧妙的道具使用,充分调动的舞台元素等。这些舞台表现手法对于更加生动、深入地表现戏剧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 拼贴:方式还是目的。拼贴分为几种,有不同内容的拼贴和不同艺术门类的拼贴。在《思凡》《放下你的鞭子·沃伊采克》中,通过将古今中外的不同故事在一场戏剧中并列展出,使观众在对比比较中体会人类穿越时空的共同的情感体验。例如《思凡》中,“思凡”与《十日谈》的故事交替出现。无论是小和尚、小尼姑,还是外国的青年男女;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无法抵御的诱惑,都在人性的释放和狡黠的小聪明下获得了好的结果,在游戏与嘲讽间消解了“性道德禁忌”的堡垒。
孟京辉戏剧中不同艺术门类的拼贴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曲艺和朗诵的运用上。其中拼贴最明显的是《恋爱的犀牛》。这部讲述执著爱情的戏剧,融合了歌曲、舞蹈、山东快书、相声贯口等多种形式,使观众沉浸于对戏剧幽默的笑和对执著爱情的泪中。每当马路和明明的故事发展到一个阶段,剧情都会先告一段落,音乐响起,马路或是明明演唱一段插曲。这些插曲,《爱情是多么美好》《柠檬》《玻璃女人》等,歌词充满诗意,旋律流畅动听,在营造氛围、表达主人公情感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观众都在乐曲声中潸然泪下。而马路为了赢得明明的爱情所参加的恋爱训练班,就是孟京辉借助各种各样的恋论文导读:
爱技巧来展示演员各项曲艺才能的舞台。“在恋爱老师讲述如何抛弃一个爱人时,老师突然神态庄严地念起了山东快书,其他演员则吧唧着嘴发出各种可笑的声音作为伴奏;另一个环节,恋爱老师教授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氛围来进行爱情表白,坐在中间的女演员立刻口齿伶俐地来了段60年代根据辽南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
皮影戏音乐改编的经典革命歌曲《俺是个公社的饲养员》。此后念着法语跳秧歌,拍着膝盖唱数来宝,男女混搭版千手观音,各种有趣的桥断层出不穷,把整个剧场搞得热闹非凡,笑声不断。”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我爱×××》的角色更为模糊,或者说《我爱×××》中根本就没有角色,它只是一种集体意识的宣泄。演员代表的是一代人,表演的是一代青年躁动、困惑、压抑、迷茫的精神状态,个体在剧中已经被完全消解了。
《恋爱的犀牛》中也出现了角色模糊的情况,众演员既是马路的好友,又是恋爱训练班的学员,还是世纪大钟的制造者、大钟彩票的主持人等,这样的角色设置使人员更加集中、剧情更加凸现出来。
正如《思凡》剧本所言,演员的不确定性极大地扩展了戏剧空间,孟京辉戏剧的舞美设计更加强了这种扩展。不同于传统话剧的每一场次更换布景,孟京辉更喜欢虚化的舞台,这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有相通之处。《思凡》《恋爱的犀牛》《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戏都没有布景的变化,完全根据演员的表演转换情景,实现了无限时空的可能。另外,从现实的舞台上讲,孟京辉的舞台设计也是独特的。要么是小剧场,第一排观众的膝盖就顶着台边(《思凡》《恋爱的犀牛》);要么是有一条从舞台延伸出的通道,直插入观众席中(《一个无源于:论文写作www.7ctime.com
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要么是舞台后墙直通后台,演员不时掀开门帘上下场,还不时掀帘向后台窥视,使后台也成为舞台的一部分(《等待戈多》);要么将巨大的马雅可夫斯基头像的眼睛挖空,供演员顺着梯子爬上去表演(《臭虫》);要么将街头剧与舞台剧相结合(《放下你的鞭子·沃伊采克》),或者干脆离开舞台,演员就在观众席中窜来窜去(《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总而言之,孟京辉调动了一切可能使舞台最大化,使观众也成为戏剧的一部分,极大地扩展了戏剧表现的空间。
孟京辉戏剧语言与舞台探索的成与败
在商品社会的今天,孟京辉始终扛着“实验戏剧”的大旗,以平均每年一部大戏的高产量为戏剧舞台奉献着作品。从“和观众较劲”到搞“人民戏剧”,从怕观众离场而拉下卷帘门到形成固定的观众群,孟京辉与他的戏剧共同经历了一条成长之路。在这条成长之路上,孟京辉在戏剧语言与舞台艺术上所作出的探索既取得了一定成就,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从戏剧语言上看,戏仿、幽默、重复与语言暴力等手法为孟京辉的作品增色不少。戏仿联结了时空,提醒读者借古讽今;幽默与严肃联手,在轻松中不乏批判;话语的重复不断敲打观众的心灵,制造更强大的气氛。而语言暴力更是对戏剧语言传统的极大突破,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它大大改变了语言在戏剧中的样貌与作用,使其不再是推动情节和塑造人物的工具,而是直接走上前台,成为戏剧的主角,文本本身就充满了意义。
从舞台艺术上说,无论是不同题材、不同艺术门类的拼贴,夸张的舞台动作,巧妙的道具使用,还是充分调动的舞台元素,都成为孟京辉为作品表达导演意图而服务的有力手段。它们有效地使舞台上有限的时间、空间得到无限的拓展,西方化的荒诞与东方式的写意在舞台上相得益彰,从而得到适合中国观众品味的独特作品。
不过,孟京辉戏剧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其一,他的一些表现手法在形成特定风格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定式,出现了自我复制的趋势。例如,剧作中对戏仿和语言重复的使用,对道具绳索和对有节奏的动作的运用等,不断出现在各种作品中,难免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其二,对票房的妥协难免在剧作中留下痕迹,剧中不乏娱乐因素,有些编排有哗众取宠的嫌疑,而有些台词也流于油腔滑调,所谓“幽默”与“严肃”的界限有时已很难判断。
实际上,孟京辉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与市场的作用密不可分的。他对戏剧形式的探索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从而获得了生存与发展,得到了学界与普通观众的关注;同样为了继续生存与发展,复制与娱乐也会随着迎合市场而出现。无论如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市场戏剧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创造可以维持生存的票房是最基本的,市场也无疑是促进戏剧艺术繁荣发展的巨大动力之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市场的大潮中实验戏剧人能否守住最后的底线,不媚俗、不在使用大众喜爱的表现手法时失去了原有的艺术探索和价值、不使票房超越艺术而成为第一目标。
作为二十年来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的实验戏剧导演,孟京辉已为中国戏剧舞台奉献了将近三十部戏剧作品,在快餐娱乐与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他坚守住了戏剧舞台,他的许多作品都成为了经典的实验戏剧样本。孟京辉通过其作品的独特魅力,为当代中国培养了一批青年戏剧观众,其中不乏具有专业水准或高品位的欣赏者,促进了中国戏剧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使高端的戏剧舞台艺术得以在大众娱乐的洪流中生存发展。但在艺术与商业的博弈中,孟京辉尚游离于分界线的边缘,他最终的走向还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结论
孟京辉作为一名实验戏剧导演,在二十年的创作中对戏剧的选材、人物语言、舞台表演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验,为中国当代戏剧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范例,使戏剧舞台的表现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同时,成功的商业运作也使他的戏剧艺术走上了良性运转的轨道。但是对票房的妥协也使他的戏剧作品无法摆脱娱乐、媚俗的阴影,某些油腔滑调的台词和哗众取宠的编排成为其作品的减色之处。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导演,孟京辉为中国戏剧开拓新路的意义是更重要的,其中的成就和曲折还有待总结和吸取。
孟京辉作为现在仍然活跃于戏剧舞台的导演,他的创作还远远没有终止,对他的研究也会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其作品的风格、意义等方面尚无法定论。我们期待着孟京辉在今后为中国戏剧奉献出更加精彩、经典、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也希望对他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