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互动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13 浏览:10275
论文导读:,城市社区的各项功能逐步齐全,分担了政府管理的很多责任。而现代高等学校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迎来了良好发展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高校或建设新校园或扩建老校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基
摘 要:社区从诞生起就与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代社区教育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逐步朝着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的方向发展。发挥社区与高校的各自优势,促进社区与高校良性互动,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加强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的机制建设进行探索。
关键词:社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1002—2589(2012)25—0214—03

一、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概述

从社区诞生起,它就与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一些国家社区教育发展历史很长。主要代表有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它们都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资源整合。美国是社区与学校互动机制比较完善的国家,非常重视推动高校和社区资源的融合,大学和社区的合作有稳定的政策、资金和人力资本支持。美国现代社区教育起步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提出来了“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观念,强调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与社会相结合。在亚洲,日本社区教育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从明治维新时期的萌芽到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成熟。日本的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在日本教育系统中并驾齐驱,共同推进日本教育向前发展。
我国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我国社区工作的重点从发展经济向提供服务转变,“社区服务”概念初步形成。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管理的重心向基层转移,促使社区从单纯的社区服务向整合的社区建设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把精神文明落实到城乡基层。1999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办法。2000年9月,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在城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创建文明社区的突出位置,不断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加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2001年,《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明确了城市社区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出台的这一系列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保证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维护社区稳定和谐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城市社区的兴起与高校快速发展是社区与高校之间良性互动的基础,形成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发展的方向。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城市面积不断拓展,人口成倍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社区的各项功能逐步齐全,分担了政府管理的很多责任。而现代高等学校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迎来了良好发展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高校或建设新校园或扩建老校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改造了原来完全封闭的围墙,与周边的城市社区建设同步发展,从传统意义上的“塔”中走了出来,在地域发展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与社区相互支持,形成了交流互动的新局面。

二、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发展现状

(一)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取得的成绩

1.互动发展意识逐步形成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促使社区与高校双方对互动的思想认识逐步统一提高。大家开始认识到:现代社会(社区)教育的发展使得学校和社会(社区)互为教育资源。现代教育的发展表明社会(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两者在教育资源的运用上,是伙伴关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对方既是可以利用的教育对象,同时也是服务的教育对象。这种互动发展的趋势,逐渐向“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方向发展。

2.营造了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

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高校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改善了学校周边环境。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环境优美的社区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通过与社区共生共建,联合社区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条件加以改善。社区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提升了社区教育内涵,富有大学特质又各具特色的校园精神、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人文景观,丰富和提升了社区环境,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3.推动了文化共建

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都是亚文化,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优势互补,形成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提高的共建局面。文化互动发展促进了高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组织建设,形成了数千人规模的文化社团组织,让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师生、居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文化互动发展丰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社区文化活动水平,学校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相映成趣,既丰富了学生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了精神生活的层次,又拓展了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发展空间。文化互动发展扩大了影响,起到了文化育人的效果,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社区文化活动促进了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创新意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不断提高。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7ctime.com

(五)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行动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蓬勃发展,在志愿者规模、服务领域、服务项目、服务地域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逐步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主阵地。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参与人数多,服务内容贴近学生和居民,社会认可度高,在社区与高校双向互动和加强、改进社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志愿服务社区的运行机制,是深化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的重要保证。一是高校加强组织动员,起好社区与高校之间、社区居民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把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介绍给学校志愿者,尊重志愿者的主体意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可为和兴趣来确定服务的领域和服务的项目,吸引更多的论文导读:创建志愿服务的品牌,建立项目化运作的服务体系。三是社区和高校建立互通互用的培训表彰考核机制,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力度,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给予适当的学分,加强优秀典型志愿者的培养和表彰力度,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在学校评优评先上给予优先,在
大学生便源于:论文集www.7ctime.com
捷快速加入服务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二是社区和高校加强志愿服务社区的项目管理,作好服务项目的前期联系调查、中期沟通交流、后期跟踪反馈,提高志愿服务社区的质量,同时,集中社区与高校的优势资源,创建志愿服务的品牌,建立项目化运作的服务体系。三是社区和高校建立互通互用的培训表彰考核机制,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力度,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给予适当的学分,加强优秀典型志愿者的培养和表彰力度,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在学校评优评先上给予优先,在活动运行经费上给予支持,在社区和高校形成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六)探索科研项目协作机制,加强社区与高校互动的理论研究

当前,社区与高校互动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社区与高校互动过程中,还存在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区环境。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些社会矛盾和负面影响集中反映在城市社区,对社区与高校互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联合起来,结合社区与高校发展实际,通过课题申报、科技攻关、学术交流等多层次合作,从理论层面上为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历以贤.社区教育原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张灿耀,郑永延,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王雷.社会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4]杨鲜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机制[J].湖北大学学报,2004,(3).
[5]马奇柯.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J].理论月刊,2007,(5).
(责任编辑:姚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