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中西点法在中西绘画语言中差别比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33 浏览:16765
论文导读:
摘要:将中西方绘画语言中的差异为切入点作比较性的研究,主要从中国山水画和西方印象派风景画作绘画语言理论上的论述,本文将探讨点法在中西绘画语言中的演变、由演变产生和影响了中西绘画创作时的差异性、从创作差异性体现出的差异性三个方面。
关键词:点法;中西绘画语言;比较研究
1005—5312(2012)27—0051—01

一、点法在中西绘画语言中的笔墨演变

中国山水画最早萌芽于魏晋时期,从现存的山水画卷中可以看到在其山水树林间点缀比较复杂的禽兽,点法在此时期刚有萌芽之意。恰巧在开掘一座六朝后至隋唐的壁画墓时,其中绘《天象图》中残存的“月宫”画面上桂树纯用“落茄点”笔法画成。唐王维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此“簇成”指的是用笔点簇成也就是现在俗称皴擦。唐后期的山水画史陆续丰富起来,从山石、山脚、土坡的画法来看,皴擦点染的基本技法已经形成。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分出了南北派两种不同的画风,在山石点法的表现上,北派的点表现的“钉头”、“短条”;而南方的表现的山水烟雨氤氲温润之感。元代的山水画风主要崇尚高逸,诗书画印在元代时较好融合在一起。赵孟頫就提出“作画贵有古意”他的山水画面貌繁多,但总体上让人感觉古意盎然。明清的山水是继承与发展的阶段,董其昌把笔墨这中国绘画语言提纯强调作为绘画表现的重要依据,点法也随笔墨而有其特定的法则。清代山水画有保守派譬如“四王”,山水画每笔都将求出处,整幅山水古朴宁静;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譬如石涛,对于山水画的笔墨点画就主张脱俗创新不拘一格。
在西方印象派中,点法这种笔触的运用最早体现在莫奈展出的《日出.印象》作品中,他的笔触已不再像古典主义表现的那样平均光滑,而是不时地用点彩的手法将感觉到的色彩点到画面里去。发展到新印象主义画派时期,又出现了根据光学科学“色彩三原色”的点彩画法,主张运用各种对比强烈的小色点的手法来表现取得印象主义绘画所需要的光感和色感,此时的点法已经结合理性的思维分析加以运用。在威廉.霍默介绍修拉时说:“修拉运用视觉混合的方法,目的并不是获得比单个颜色更加强烈的合成颜色,通过小心的控制使用量,在画布上一点到另一点进行最微妙的色彩和调子的改变和过渡。”后期印象主义彻底地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抛弃了绘画艺术的文学化、情节化因素,其作品只靠绘画语言本身来传达事物的美感与创作主体的精神。

二、点法的笔墨演变体现出的中西方绘画创作语言之异

在荆浩的《笔法记》强调“图真”即要求画家真情实感的去描述与表现自然景物。 “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把自然界的生机、物象移情于人的精神之中,达到物我交融,物我皆化。在作品中表现出真实的生命之美与感受。朱良志先生在其著述《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中就强调“在生生中求新,在于不变中求变,在于复古中创新”。可以说点出了中国画的创作之精髓——求生命,而这种创新是在古人的基础上保持原有的本性后结合画家自己的感悟后的创新。在印象派中,强调要向大自然学习。在1881年毕莎罗给青年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7ctime.com
画家勒贝尔的忠告中就表达了:“从前景到地平线,以及天空树叶的倒影,都要注意空间关系。上色时要大胆果断,不要按绘画原理的条条框框去作画,而要画出那你本人的观察和感受。要放开手毫不犹豫的画,因为最主要的是抓住第一印象。我们只能有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就是大自然。遇到问题,我们永远应该向她求救。”

三、点法在中西绘画创作语言中所体现的精神之异

中国山水画中的计白当黑既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构图表现形式,也体现出中国哲学思想五行阴阳学说。在山水画中,往往在石的阴面、树叶都会打苔点,这是为了区分出虚实关系,也分出了山石阴阳关系。譬如笪重光在《画筌》里“点分多种,用在合宜。细等纤尘,粗同坠石。淡以破淡,聚而随散。”西方印象派在追寻色光的冷暖明暗的变化,他们在尊循写实的基础上,用对比色、互补色对绘画形象在创造,营造出体积感、空间感。这体现西方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方式,他们用理性的态度去分析,有时会僵化至不能脱离自然,在光色交融的真实笔触表现下往往缺乏内在生命意象神韵的探求。在中国山水画的写意性表现中,往往体现出独有的绘画语境。譬如我们常论道的“清”、“秀”、“寒”等,可以用来表达我们对山水画不同的感觉,这种尚意的追求与内在的真情实感,表现的方式是多样的,在追求生命的创新,从而所产生的意蕴和魅力是独具一格的。在西方印象派中的风景画表现出的形似,于是乎就有从写实的具象的描绘,进而发展到印象抽象的表现,它有些看似简单却包罗万象,值得反复回味。
参考文献:
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葛路著.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