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进展及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386 浏览:144184
论文导读: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摘自: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空间,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正式占有了一席之地。二.综合性学习的界定与思考由于2001年以来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并未作出具体的解释,因此,许多专家12下一页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教学形态的一种,和“识字与写字”、“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课程目标体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表述中多次提到“联系”、“结合”、“全面”、“整合”、“开放”等词汇,由此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加深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关联,强调学生自主参与,提升语文课程的活力,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思考

一、中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以语文为核心展开的综合性教学,在产生私塾式教育后,并没有严格的学科划分,教育方法单一,讲授法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对同一时期其他国家地区的教育,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涵盖语言文字、道德、社会历史、天文地理等诸方面,并呈现出自然综合的形态。总体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中国古代由于语文学科的模糊、宽泛,而缺乏针对性,综合性学习更多以潜在的、混合的、不自觉行为存在形式影响着教育,效果也自然乏善可陈。直到20世纪初,伴随语文的独立设科,一个简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脉络才逐渐趋于清晰、完整。
(一)萌芽发展期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受到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三中心(教师 教材 课堂)理论影响,第一次强调各个学科自身独立与特色。而传统上由“字、词、句、段、篇、语、修、罗、文”作基础,综合文、史、哲、、自然的综合性教育,其地位开始受到动摇。相对于《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对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等教学形态的详细表述与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却在表述上成为空白。直至五四前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持“儿童中心说”,强调“教育及生活”、“学校及社会”观点的思想体系传入中国。这一时期,虽然杜威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像他期望的那样在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其实用主义理论却在中国教育界掀起一股探索式的潮流。不仅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掀起了中国教育的试验性变革。虽然并没有打破赫尔巴特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语文教学仍然只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的阅读、写作教学,然而同期存在的课外表演、演讲会、展览会等已经说明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有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开端,尽管其只是充当学科课程的一个补充或手段,只是为达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目的而存在的,并没有被重视。
从1937年开始,战争的阴霾始终伴随中国教育行进的路途,卢沟桥事变之后的抗日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民国政府在1941年颁布《小学国语课程标准》,把国语教材和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出综合性的特征,学生可以在国语课上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演讲辩论等活动增强了与课外活动的联系。在陕甘宁老解放区,教育理念更突出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相结合。比如教学内容和人们日常生活需求联系紧密,教育场所灵活多样,甚至于田间地头都可以临时充当教育场所。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延伸着语文教学,虽然说这一时期语文综合性学习很大程度上受战事等原因影响,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但是不得不承认,条件的艰苦却意外的使综合性学习得到了发展的契机。语文课外活动虽然仍是作为一个附庸形式存在,但它的基本概念已经清晰,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在语文课程中显现出其身影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一定的重视。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一直到1978年,这一时期我国教育学习苏联模式,中小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分别修订了五六次,基本上都明确要求在听、说、读、写各项训练之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然而随后的则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始停滞于表面的形式。可以说,建国后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并没有成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个独立的教学形态。
(二)建设完善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活动课程被重视起来,众多教学计划都涉及到了活动课这一新的课程内容。直到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首次在语文课程中把课外活动作为独立的部分来讨论。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明确指出将语文课程划分为两大板块:学科课程与活动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等”。2001年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与阅读、写作、识字、写字等传统教学形态相并列出的第五种形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摘自: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空间,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正式占有了一席之地。

二、综合性学习的界定与思考

由于2001年以来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并未作出具体的解释,因此,许多专家论文导读:内容,就可以可分为语文学科的内部综合,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求我们从课本信息获取中跳脱出来,对学生自身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否定教学的封闭状态,而呼唤开放的语文课堂。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并不限于校园,还要走进自然、家庭、社会,拉近语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语文综合性学
学者都提出不同的主张。根据新课标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分学段的规定,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针对学生自身实际生活环境基础来开发学生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驾驭能力,应用语文解决问题,以活动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活动课程形式。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划分可以看出目标的阶段性和关联性。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并不能简单定义为活动课,从不同的切入点可以整合出多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类型。比如按照内容,就可以可分为语文学科的内部综合,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求我们从课本信息获取中跳脱出来,对学生自身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否定教学的封闭状态,而呼唤开放的语文课堂。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并不限于校园,还要走进自然、家庭、社会,拉近语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团队意识。我们更应当注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个实施过程中,都要求学生自身的参与,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
参考文献:
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王玉辉.王亚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