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表现主义疯子“呐喊”—解读体现主义先驱蒙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81 浏览:123036
论文导读:
摘要:爱德华·蒙克是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享有很高的世界声誉。本文主要通过运用表现主义及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对蒙克及其代表作《呐喊》的分析,进一步探索蒙克的“疯子”的世界。
关键词:表现主义蒙克呐喊

1. 表现主义与绘画艺术

表现主义( Expressioni)一词是由“表现”(Expression)加词缀—i构成的。表现主义是在视觉艺术中以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的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派别。表现主义从它的起点开始,便强调情感的直接宣泄,较之古典主义与印象主义有着更强的视觉张力,表现主义画家往往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画肖像画, 以夸张和歪曲现实形象的方法表现心理和心灵的真实。在色彩的运用和构图上不讲究“美”,而重视表现“力”与“”,原创力是很强的,由压抑的精神能壁造成强烈视觉效果,对于人的感官刺激既是知觉的,更是心灵的。“表现”与“再现”相对,是一种特定的创作方法,思维方法和艺术观念,它重在表现作家艺术家的主观精神,而不是像再现那样忠实模拟外在客观世界。体现这种创作方法与艺术理想的浪漫主义文艺。表现主义既非致力于客观事物的忠实摹写也不强调创造基于自然的理想式,它所擅长的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表现或内心感受的宣泄。
艺术作品是人类的内在需要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体现。而这种精神生活实则指人们不可名状的直觉,下意识,神秘体验。可以看出:表现主义深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唯意志论与直觉主义以及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有非理性主义的倾向。表现人类的下意识,神秘体验:推崇生命力与创造精神;绘画形式的抽象化与变形,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基本特征。
表现主义画派的风格所表现出的起伏不安、困惑和不稳定的情绪,正是当时德国社会普遍心态的反映,也是艺术家们内心恐惧、焦虑的流露。可以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中感受到色彩、线条、性状或空间都是一种特定情绪特征的启示,给人以或快乐、或悲伤、或鼓舞、或压抑、或强壮、或软弱等感受。

1.1 蒙克与《呐喊》

蒙克以爱和死为主题创作的系列作品。生命与死亡,男人与女人,爱恋与仇使其作品兼有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特色。德国人历来具有独特的内省和表现的气质,他们好思辩,善抽象,被压抑的情感一旦宣泄出来,会像火山爆发般的强烈。蒙克的艺术恰好反映了日尔曼民族这种富于表现性恨等问题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无法和解的对立,他把自己的灵魂地用画笔展现出来, 并采用简化形体的表现手法, 使其作品的精神气质。因此, 德国人不久便理解并接受了他的艺术。后来产生于德国的表现派艺术家把蒙克视为其精神领袖。
蒙克被评论为是一个“世纪末”的艺术家,其一,蒙克的主要艺术活动是在19世纪90年代;其二,他的不少作品呈现一种“世纪末”的色彩:不安、颓唐,甚至悲观失望。当时曾有人指责蒙克的艺术缺少道德内容,宣扬堕落。人们曾一度无法接受蒙克的绘画,称其是一个带着神经质的迷狂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是这个人世间的“异类”。然而,蒙克绝不是一个“颓废”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是这种内心斗争形象化的描绘,是一种“心灵的写实主义”,他的艺术深深根植于以歌德和拜伦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传统之中。这种浪漫主义是对现实社会的,在于把人从传统的社会道德习俗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它不追求和平与安静,只追求自由的个人生活[3]。
悲惨而痛苦的生活砺历炼让蒙克承受了生命中难以承受的精神重压,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乃是人类为了忍受生活的困苦而提供的缓冲措施之一。弗洛伊德一直强调潜意识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内驱力。[3]也许象弗洛伊德想表明的那样,艺术家确实存在潜在的精神病的倾向,而艺术创作则有助于防止潜在的精神错乱表面化。这种绘画的治疗在蒙克身上表现得犹为明显,同时也给了他无限的创造力。在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下,蒙克的焦虑、不安和忧郁已经到了极限,他需要找到一种平台来安慰和解脱自己。为了找到一种“替代的满足”,为了使自己能够继续生活下去,不再被痛苦的阴云笼罩;蒙克给自己的创作动因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那就是让自己的潜意识得到发泄和满足,蒙克没有以模仿写实的手法来描绘人物、风景和静物,而是注重对心灵和个性的探究,讲究对自己意识和情感的宣泄,这就是为了使自己深层的精神世界的痛苦得到释放并获取快感,由于他对其自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愿望体验极为深刻,需要把这种深刻体验表达出来,并且把这种体验和精神用一种新的形式使之升华,蒙克作品的内容是最好的诠释。
1889年蒙克父亲的去世使他再次陷入了极大的悲伤之中, 1890年,带着刚刚失去父亲的痛苦,蒙克开始着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生命的饰带》系列组画。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 但仍以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 运用象征和隐喻的表现手法, 揭示人类的忧虑与恐惧。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The Scream)(也被翻译为《尖叫》), 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幅表现主义画作,也是蒙克‘灵魂作画’这一概念最极端的体现,是他在现代表现主义画廊上公认的一幅具有“元画”意义的作品。也是这幅画,奠定了他在表现主义画派的核心地位[4]。
在这幅画中,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 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 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 另一边是峡湾。我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 太阳正落山, 云被染得红红的, 像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 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于是我画下了这幅画, 画了那些像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 这就是‘生命的饰带’中的这幅《呐喊》。”[4]
我们可以感受到,画面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从我们身边走过, 将要转向那伸向远处的栏杆。他捂着耳朵, 几乎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 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 否则, 那紧紧缠绕他的论文导读:仿佛死亡的幽灵即将来临。最可怕的是:桥上的行人毫无动静,更加揭示出痛苦的沉重和无奈。而对于这样一个表现内心噩梦的影子的画面,观者的心灵会不由自主地与画中人一同战栗、惊慌。画面的压迫力如同一双具有魔力的大手,把观者拽入了一个孤寂、绝望的夺人魂魄而又为之神往的意境之中。在形式上蒙克有意采用了栏杆的对角线,以强
整个孤独, 或许能稍稍地得以削减。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 似已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在这种凄厉的尖叫声中,不仅人物被极度地扭曲, 黄昏中,天空的云彩像流淌的血一样,波浪起伏,让人从视觉到内心都生出一种毛骨悚然的恐怖感和感。尤其是头顶上流动着的鲜血般的红色,铺天盖地,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让人呼吸困难。天空下的群山被涂抹成黑色,仿佛死亡的幽灵即将来临。最可怕的是:桥上的行人毫无动静,更加揭示出痛苦的沉重和无奈。而对于这样一个表现内心噩梦的影子的画面,观者的心灵会不由自主地与画中人一同战栗、惊慌。画面的压迫力如同一双具有魔力的大手,把观者拽入了一个孤寂、绝望的夺人魂魄而又为之神往的意境之中。在形式上蒙克有意采用了栏杆的对角线,以强调一种人在高度紧张时的疏离感。红与黑强烈的对比让人头晕目眩,但画中扭曲的造型和夸张的色彩是画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值得一提的是, 人物捂住耳朵的尖叫化为可见的颤栗,这种表现方式使光和色一起传达出一种声音感,在画面上扩散开来,蒙克在世纪交替的时代,将自己所有的精神思想———继续着弗里德里希式的关于死亡的象征性言说, 对生存的不安,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对人的嫉妒和憎恨心理的审视,统统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使他的艺术有一种与痛苦相交织而产生的原始的疯狂,仿佛人性被长久压抑,突然火山爆发,熔岩喷涌而出,令观者的灵魂为之震憾[5]。源于:免费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