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苏维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大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692 浏览:46248
论文导读:6二、文化教育事业建设66-68三、卫生事业建设68-69四、体育事业建设69-71五、邮政事业建设71六、交通运输事业建设71-72七、劳动就业建设72-74八、社会保障事业建设74-75九、环保事业建设75-76第五节革除封建恶习陋俗的社会改造76-80一、破除宗教迷信76-77二、废除婚姻陋习77-78三、改造卫生旧习78-79四、肃清社会丑陋现象7
摘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辖区域的劳苦民众,在土地革命之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之下,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经济上深受剥削和掠夺,政治上饱受奴役与压迫,文化上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社会上饱尝饥寒交迫和流离失所之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为指导,领导苏区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建设。中国领导苏区人民建立了工农的新型社会,构建了确保工农群众享有革命成果的社会制度,创造了阶级斗争基础上的新型社会联系,进展了服务于革命战争和群众生活的各项社会事业,进行了针对封建恶习陋俗的社会改造,实施了保卫苏区安宁的社会管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打上了显著的时代烙印。由于受当时生产力进展水平的制约及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具有首先为革命战争服务、群众运动的建设方式、受“左”的干扰以及突出的初创性、一定的欠完备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尽管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着眼于革命战争的胜利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领导苏区人民克服困难,进行了开创性的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在中国近代社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可以说,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产物,是新主义社会建设的开创和奠基阶段,是新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历史渊源。它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有效地保障了革命群众权益,提升了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立了工农的新型社会,极大地推动了苏区社会进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启迪。其一,必须坚持一切以实际出发。以实际出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苏维埃时期,中国立足国情,坚持以苏区实际出发,取得了社会建设的突出成就。这启迪我们当前仍要坚持一切以实际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行社会建设。其二,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苏维埃时期,在党的领导下,由苏维埃政府负责,群众革命团体协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启迪我们在当前的社会建设中也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由政府负责,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引导广大民众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唯有如此,才能获取社会建设的成功。其三,必须坚持以改良群众生活为重点。尽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处于革命战争环境,组织与领导革命战争,是苏维埃的中心任务,当时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以和服务于革命战争,但是改良群众生活也同样重要。正如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策略》中所说:“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由此,党在领导革命战争的同时,把改良群众生活作为当时党的两大任务之一进行了不懈探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史鉴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展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进展滞后的局面尚未转变,缩小城乡、区域进展差距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进展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对诸多新课题。由此,当前我们要在经济进展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改善群众生活为重点,推进各项社会建设。其四,必须坚持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苏维埃时期,一系列社会政策制度的设立保障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启迪我们当前仍要着力加强社会政策制度建设。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长盛不衰。关键词:中国论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论文社会建设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3-6
Abstract6-15
导论15-30

一、选题背景和探讨作用15-17

二、关于“社会建设”的概念界定17-18

三、探讨近况18-28

四、探讨的革新之处及重点难点28-29

五、主要探讨策略29-30

第一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历史条件30-54
第一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自然社会基础30-37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自然环境30-32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社会基础32-37

第二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论述渊源37-47

一、公平正义思想38-40

二、收入分配思想40-41

三、社会保障思想41-43

四、劳动就业思想43-44

五、妇女解放思想44-45

六、社会管理思想45-47

第三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基础47-54

一、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47-48

二、尝试构建新型社会制度48-49

三、新型社会联系开始形成49-50

四、社会事业初步进展50-51

五、社会改造初见成效51-52

六、社会管理之初步探讨52-54

第二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54-86
第一节 以工农群众为主导的新型社会结构建设54-59

一、工农阶级成为苏区社会的主导力量54-57

二、群众革命团体成为苏区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57-59

第二节 确保工农群众享有革命成果的社会制度建设59-62

一、苏维埃土地分配制度59-60

二、苏维埃选举制度60

三、苏维埃社会保障制度60-61

四、苏维埃婚姻家庭制度61

五、苏维埃义务教育制度61-62

第三节 阶级斗争基础上的新型社会联系建设62-65

一、阶级联系取代宗法联系成了苏区社会联系的主流62-63

二、人民之间平等、和谐和真诚的联系进一步强化63-65

第四节 为革命战争和群众生活服务的社会事业建设65-76

一、科技事业建设65-66

二、文化教育事业建设66-68

三、卫生事业建设68-69

四、体育事业建设69-71

五、邮政事业建设71

六、交通运输事业建设71-72

七、劳动就业建设72-74

八、社会保障事业建设74-75
九、环保事业建设75-76
第五节 革除封建恶习陋俗的社会改造76-80

一、破除宗教迷信76-77

二、废除婚姻陋习77-78

三、改造卫生旧习78-79

四、肃清社会丑陋现象79-80

第六节 维护苏区安宁的社会管理80-86

一、经济秩序论文导读:

的管理和整顿80-83

二、肃反运动83

三、赤色戒严83-86

第三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主要特点86-114
第一节 首先为革命战争服务86-92

一、苏区群众组织对革命战争的支援87-89

二、苏区社会事业“不是离开战争的和平事业”89-91

三、苏区社会管理彻底革命化91-92

第二节 群众运动的建设方式92-97

一、苏区社会事业建设运动92-96

二、苏区社会管理运动96-97

第三节 受“左”的干扰97-104

一、趋“左”的土地政策97-98

二、偏离实际的社会保险98-100

三、过激的思想文化斗争100-101

四、发生偏差的妇女解放101-103

五、被扩大化的肃反运动103-104

第四节 初创性、欠完备性和反复性104-114

一、突出的初创性104-107

二、较显著的欠完备性107-111

三、一定的反复性111-114

第四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地位及作用114-151
第一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地位114-129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是马列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在中国苏区的具体运用114-119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是新主义社会建设的开创和奠基阶段119-123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是新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历史渊源123-129

第二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历史作用129-151

一、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30-134

二、保障了革命群众权益,提升了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134-143

三、推动建立了工农型社会,推动了苏区社会进展143-151

第五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社会建设的经验启迪151-177
第一节 必须坚持一切以实际出发151-157

一、苏区社会建设基本上坚持了以实际出发的原则151-156

二、苏区以实际出发的做法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迪156-157

第二节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157-166
一、领导、苏维埃政府负责、群众革命团体协同、工农群众积极参与保障了苏区社会建设成功157-162

二、苏区社会建设成功之路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迪162-166

第三节 必须坚持以改良群众生活为重点166-171

一、“改良群众生活”是苏区社会建设的着重点167-170

二、苏区重视“改良群众生活”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迪170-171

第四节 必须坚持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171-177

一、苏区社会领域“各种基本政策的设施”171-173

二、“各种基本政策的设施”保障了苏区社会建设顺利进行173-175

三、苏区“各种基本政策的设施”对于当今社会建设的启迪175-177

结语177-178
参考文献178-184
附录184-185
后记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