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课堂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903 浏览:71786
论文导读:心灵才能因碰撞而产生动人的火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审美氛围,再现作品美的意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激发他们入情入境并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蕴含于文本深层的审美意蕴。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紫藤萝花开放
现代美学认为,美感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感觉。学生在与文本真诚的对接、碰撞和交融中,使审美思想的表达在知识和生命之间达到内在的和谐,从而赋予文本以生命的灵性,能够深刻领悟文本的内涵,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审美的姿态品读文本,为生命构筑诗意的精神世界,在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富有创意地生成文本意义的建构,促进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审美情趣和人格心理结构的健全发展。

一、理解: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意义解读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多层次、多角度地朗读感悟,在其受到美的感染和激励的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情韵和气势,使他们沉浸在作品的审美境界里,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秋天》一诗时,通过刻意突出诗歌谐美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以及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读,使学生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去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去欣赏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去感受诗人眼里一个别样的秋天,去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渔民的快乐悠闲、牧羊女梦寐的悠远……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从审美感知过渡到审美想象的必要环节。教学中通过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把作者渗透、倾注在人物形象或景象中的“情”移注给学生,使学生和作者心心相通,不断悟出新意,让文本变得愈加鲜活。
例如,《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银蛇”、“舞”、“蜡象”、“驰”等充满情感跃动的字词,使北国的冬天显得那样的壮美和充满生气,自然引领学生从对风景的“顿悟”中,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感受到诗人涵盖天地、气吞山河、“与天斗其乐无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

(三)实现文本意义的建构

在审美性的文本读解过程中,以学生个体性、亲历性、情感性、创造性为特征的审美体验对文本意义的建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能使学生真真切切地触摸到文本的脉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文本意义进行探寻与建构。
例如,《春》一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读着读着,那些语言文字,便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变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产生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憧憬未来、感触美好生活的愿望。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文本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与作者一起去感受自然风光的美、生活人情的美、生命张扬的美,从而建构起对文本意义的新的理解。

二、实践: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入境”的审美氛围

只有入境,文本与心灵才能因碰撞而产生动人的火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审美氛围,再现作品美的意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激发他们入情入境并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蕴含于文本深层的审美意蕴。
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紫藤萝花开放的胜景,然后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绘声绘色地描述紫藤萝花盛开的情形。这样,为学习课文营造“入境”、“入情”的审美氛围,更好地引领学生去欣赏文本字里行间流溢着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7ctime.com
的如诗如画的美和闪耀着的深刻的哲理。由此,学生对生命的顽强、美好与永恒就有了更强烈的深层次的认识与领悟。

(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联想与想象是进行审美活动的翅膀。语文审美体验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审美的联想力与想象力。因此,在审美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联想、想象,去体验文本的意境之美,去领会文本的内容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
例如,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曲中九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置身其中地去品味诗中有画的视觉美、情景交融的意蕴美、虚实相生的含蓄美、韵味无穷的余味美,让学生自然揣摩出诗人灵魂深处的隐语——深挚凄婉的眷念故乡的情思。

(三)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感悟

作者总是把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倾注于文本之中,落在一词一句当中,因为透过语言文字的美,能走入美的阅读世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品味词句,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并且在引导学生领略其语言美的同时,去体会作者的情思、情愫和情怀,深层理解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使至塞上》的教学中,讲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大”、“孤”、“直”、“长”、“圆”等词语反复推敲、咀嚼、品味,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边塞那空旷、高远、雄浑和静穆之美,感悟到了文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达到了真正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理解文本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的目的。

(四)披文入情引发情感共鸣

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来调动人的心理功能,激发人的心理情感,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感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缘读入文,披文入情,去体会作者浸染在字里行间的艺术意境和审美情感,使学生在读文、赏美、悟情的过程中,与文本、作者之间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海燕》时,指导学生置身文中,产生审美想象,在脑海深处闪现海燕在狂风卷集的乌云和大海之间,搏击风浪、勇敢飞翔、勇敢号叫的壮美形象,与作品融为一体,灵魂随着那只顽强的海燕穿梭在乌云和大海之间,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激发出一种革命预言家的豪情,一种热情的赞美和崇敬。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深潜到文本构筑的内部世界,去发掘、提炼其中蕴含的强烈的美感,获得深刻而强烈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张圣明江苏省南京市行知实验中学2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