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可再生资源在建筑方面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86 浏览:15415
论文导读: 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利用方式主要为地下浅表层的低温热能能够被热泵抽取,供建筑采暖和制备热水,夏季反过来建筑向土地(或水)排放热量。地源热泵的技术路线分为两种:土一气型地热泵技术和水一水型地源热泵技术,前者从浅层土壤或地下水中取热和排热,通过分散布置于各个房间的热泵机组直接转换成热风或冷风;后者从地下水中取热和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不仅考虑造型上的美观,还把建筑的节能减排这一项也写入了规范中。而可再生能源正因为其具有独特的特点,逐渐被许多建筑师或者工程师用在建筑领域上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节能 建筑 资源
可再生能源在我们今后建筑中的应用度将会将会大大提高,不仅有利于建筑的节能减排,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积极性。我们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而在能够应用到建筑上的主要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
太阳能
太阳能是应用在建筑中最早的可再生能源。而现代,对太阳能的利用远远不止采光或者仅仅利用阳光取暖,而利用先进的科技,对太阳能进行深度利用,即我们所谓的发电,发热等方面。
太阳能利用的方式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主动式太阳能技术和太阳能光电技术。被动太阳能利用指不借助机械设备和复杂的控制系统对太阳能进行收集、储藏和输配的系统,它与建筑是不可分割的,其利用方式有直接获取系统、间接获取系统和混合式系统。主动式太阳能这个术语用来称呼专门用于采集太阳能以生产热,并且保存它以备后用的机械设备,工作流体通常是空气或水,主要有:利用太阳能提供热水、室内采暖、对通风空气进行预热、室内降温(较为少见)以及除湿(与干燥剂合用)等。[3] 国内太阳能建筑发展的方向,应该走工业化道路,建立太阳能建筑产业体系。同时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首先,抓好设计科研工作,如编制太阳房标准设计、构造图案、计算机优化程序、测试,评定标准等。其次,组织太阳能建筑的集热、蓄热、保温装置、结构配件、透光材料、绝热材料、吸收材料、密封材料和反射材料的产品配套生产,提高配套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还应组织太阳能建筑专业施工队伍,编制太阳能建筑施工技术规程和验收规范,
太阳能可以光热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建材化、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产品化等各方面技术都已日臻成熟。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将增加到3亿平方,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增加到220万千瓦。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提高道15%左右。
近年来,国外对太阳能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①美国在1997年6月宣布了“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计划到2010年,在100×104座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②希腊学者着重研究了太阳能蓄热技术用于供暖和热水供应的住宅能源利用情况。③英国则通过采用构造措施提高墙体及门窗的保温性能,利用太阳能及改进供热系统等措施推广太阳能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www.7ctime.com
风能
建筑中风能的利用主要有两个方面:风力发电、自然通风与被动式降温。
在建筑中利用风力发电通常是对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来说的。在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中利用风能不是不可能,但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年风速,风向,风力资源进行充分了解。再加上高层建筑离地面高,顶部的风力资源相对于底部来说十分充足,提供了一个利用风力发电的很好条件。
另一个利用风能的方式就是自然通风,让室内的空气流通,同时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带走室内的热量,有助于降温。自然通风比利用电器设备通风产生的效果好,同时,电器设备还会消耗电脑,间接产生污染。
地热能
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利用方式主要为地下浅表层的低温热能能够被热泵抽取,供建筑采暖和制备热水,夏季反过来建筑向土地(或水)排放热量。地源热泵的技术路线分为两种:土一气型地热泵技术和水一水型地源热泵技术,前者从浅层土壤或地下水中取热和排热,通过分散布置于各个房间的热泵机组直接转换成热风或冷风;后者从地下水中取热和排热,经过热泵机组转换成热水或冷水,然后再经过布置在各房间的风机盘管转换成热风或冷风给房间供暖或制冷[5]。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农村对沼气的利用、城市垃圾焚烧热电联产、能源作物种植。其中利用最多的就是沼气[6]。
为达到扩大可再生能原在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的目标,需要建筑师从概念设计阶段对场地选址进行相关评估,场地规划中也要考虑建筑、植物等的布局可能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产生的影响;在详细设计阶段,则需要通过构造节点、材料选择等细节来完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手段;在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等方面,需要与设备工程师协作,充分交流,使可再生能原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通过这种集成式的设计手法,可以使可再生能原利用不仅仅停留在几块放置在屋顶的PV板的层面,而是成为与建筑融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让可再生能源真正走入每一户家庭。

参考文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95
田蕾秦佑国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3]诺伯特·莱希纳.建筑师技术设计指南 采暖降温-照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李秋胜 李永贵 陈伏彬 赵松林 朱楚南《风能发电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5]Kok,Hans.Passive solar homes【M】.Wash.,D.C.:International Energy,1990.
[6] 张无敌沼气发酵与综合利用【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