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师欲善其教,必先善其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99 浏览:45584
论文导读:
【摘 要】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也是每位教师拥有的自己一张独特的“名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语言表达这一点上,有的自然流畅,有的却迟滞断续;有的准确生动,有的却模糊不清;有的奔放,有的却平淡无味;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却呆板枯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语言,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语言 有效性 策略 思考
语文教师常忽视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问题,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象,教学的内容也一样,但是由两个不同的教师来执教,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却迥然有异。一者情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一者呆板乏味,课堂沉闷窒息,学生昏昏欲睡。可见,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劣对课堂的教学质量势必产生重大的影响。
虽说语文教师不是演员、播音员,也不是演说家和艺术家,但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问题,努力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生动、智慧、有效。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说“师欲善其教,必先善其言”。
短短45分钟的一堂课,教师不能随意发挥,不能讲太多的废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该不该讲,该怎么讲,都要体现教学语言的智慧。下面就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无效性的表现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克服课堂无效性的语言运用习惯。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成自然的“口头禅”

教师口头禅,指教师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口头语,由于在言语活动中频繁而又专一的使用,便成为说话者的口头禅。教师或出于无心,未必有什么深义,然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容易造成听课者厌烦的心理,大大影响课堂的听课效率。这样的口头禅,不但影响了听课者的情绪,也有损于自己在学生中美好的形象。

2.不规范的普通话

受方言或年龄的影响,有些教师的普通话极不标准,影响了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如:有些受方言影响的教师,分不清“j、q、x”和“z、c、s”的发音,结果“旗帜”念成“奇迹”。搞得整所学校的学生,乃至整个地区的人,都发这样的音,令人痛心啊!以前,还有位老教师,那个年代,他们学的是俄语,结果课堂上,老是把“硬”字中“y”发成“g”音,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3.平淡乏味的语调

课堂上平淡乏味的语调,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讲,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成功。有时教师的失败,是由于他的声调太弱,学生听不清他的话,而他也不能用他的声调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声调如粗糙的晨号声,听着就非常刺耳。”
不管是教师的语调太低或太刺耳,时间一长,学生很容易疲劳,根本无心听课了,效率当然就低下了。

4.罗嗦或不着边际的语言

很多教师有个不良习惯,在课堂上,为了强调学生要记住某些方面的内容,总是要把话重复了几遍,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罗嗦的习惯。正如《大话西游》里的唐僧,罗嗦也会要人的命啊!
另者就是不着边际的课堂语言,教师没有围绕一个中心,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自我陶醉,也没有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如何,结果教师讲了满满一堂课的话,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

二、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对每节课所教的内容,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从课堂导入语开始,到每个环节的过渡,以及问题的设计,启发的方式等,都要进行深思熟虑,巧妙安排。
教师课前备课的充分,除了表现在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外,还体现在教师能对遇到的生字词,及时进行查找,避免课堂上读错字,也给学生树立一个治学严谨的好榜样。当然,精心设计的课堂,就能突出教学的目的和重心,也就避免了教师课堂上语言不着边际的现象。
所以,每位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教学的内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2.教师课堂上要学会察言观色,力求教学语言有针对性

教学是一门特别的艺术,教师必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灵活机变的大脑,一张能言会道的嘴巴。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察言观色,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表现,巧妙地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
比如:当教师发现一个学生,他有回答问题的,可就是心里还在犹豫时,这时,教师的表情,教师的语言,就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最有力手段。这不单单对这位学生有影响,对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更是很好的鼓动。

3.教学语言要力求抑扬顿挫,富有节奏美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错落,语速适中,快慢得体,语感优美,富有节奏。那种平淡的滔滔不绝,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
而有的老师非常善于把握语调和语速,根据内容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如同磁铁一般,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了。

4.教学语言要力求声情并茂,赋予情感美

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语言应充满真情,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的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