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我国教育技术学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断层因素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431 浏览:72697
论文导读: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就业情况,而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文章主要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断层的因素,以期找到当前该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就业;培养目标;断层;因素【】A【论文编号】1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在上个世纪90年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招生就业形势良好,但近几年来,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显。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就业情况,而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文章主要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断层的因素,以期找到当前该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就业;培养目标;断层;因素
【】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8-0047-04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电化教育”一词在国内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电化教育学(现称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集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教育能力等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就业形势良好,毕业去向主要有各级电教馆、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中小学以及电视台等单位,基本达到了供求平衡。1999年在对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2.38%,明显高于其他教育类专业。与此同时,各地方高校纷纷兴办教育技术学专业,不仅有师范院校,还有综合大学、工科大学以及医科大学。但是,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录生不理想,就业无门”的问题却日益突显。经过调查发现,有些用人单位根本不清楚“教育技术学”这个专业,甚至闻所未闻,更不知道该专业学生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公务员报考中,教育技术学专业既不属于教育类,也不属于计算机类,能报考的职位很少;在特岗教师招聘中,招录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也没有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招聘的老师基本都是计算机专业的。这些因素是否是导致教育技术学专业尴尬局面的主因呢?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首先分析了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然后以问卷调研的方式,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认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 研究问题
影响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就业因素很多,总体上来说,主要包括观念问题、专业自身和课程设置等三个方面。
1 观念问题
其一是用人单位的观念。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较低,仅局限于教育行业内,甚至有些人还不清楚教育技术;部分中小学领导层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够精深,表现一般,缺乏创新精神,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特别是,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只作为门面,只注重主课和升学率。其二是高校领导和学生的观念。高校领导缺乏全局观念,不能切实和充分地考虑专业需求,一味地追随社会潮流办学,致使专业办学点很多,但是缺乏专业特色,缺乏强力的专业课程,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学生的专业水平较低,就业观念落后,不愿意跳出教育系统,而且要求较高,希望能入编制,得到一份一劳永逸的工作,最终因太挑剔而就不了业。
2 专业自身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和规格等方面存在问题,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至于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领域,由于其基础不厚实,定位不准、专业特色不明显、核心课程统领性不强以及培养单位在对专业的认识不足和培养目标脱离现实等问题,从而出现专业适应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局面。
3 课程设置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多以1990年国家教委制定的教育技术学人员能力结构基本模型为依据,其内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7ctime.com
容陈旧,重媒体技术,轻教育理论,对人文艺术课程重视不够,实践课程少,授课方式单一。近几年来,虽然该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做了一些调整,但其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培养目标仍然不能满足当今信息社会的需求。这就导致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因素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着断层。为了进一步验证和确定影响因素,我们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做了进一步研究。
三 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频数分析,访谈法辅之。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本专业关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就业相关文献资料,并编制了“教育技术专业认同感与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对某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有40个问题项目,其中39个为封闭型问题,1个为开放型问题。另外,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一线的,且具有较强教研能力的多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2 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某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

一、大三和大四学生,调查人数分别为40人、40人、26人。

3 问卷设计
问卷严格按照问卷调查法的要求进行设计的。问卷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学生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课程设置,其中又将这三大部分分为七小部分来进行设计,即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专业技能、自我价值体现、就业去向、课程设置结构合理性及其他方面。问题包括封闭型和开放型,其中开放部分主要是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作为封闭型问题的补充部分。
4 数据收集
本次问卷调查共下发106份问卷,实际收回10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94份,无效问卷11份,有效率为89.52%。
四 数据分析
本问卷主要从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专业技能、自我价值体现、就业去向和课程设置结构合理性等方面设计的,其数据分析如下。
1 专业定位
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涉及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研究对象、范畴、领域和培养目标的确定,也是教育技术工作者长期研究、探索和关注的重要内容。如果一门学科的定位不明确,那么,这门学科的研究范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去向以及学习者的专论文导读:
业认同感、学习态度,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态度等等,都会处于一种不确定、不稳定的状态。从图1可知,大部分学生还是基本上了解教育技术的。当向业外人士介绍什么是教育技术时,61.9%的学生认为教育技术是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来辅助教学:28.5%的学生认为教育技术是对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4.8%的学生将其认为是电化教育;4.8%的学生选择其他,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部分学生认为教育技术是学计算机的。从显示结果来看,似乎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其实一部分学生对教育技术的理解还存在片面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定位还是不太准确和明了。2 专业特色
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都不明确,将不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从而导致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专业特色”,即缺乏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出现“技术不如计算机系,理论不如教育系”的尴尬局面。要使专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特色。从图2可知,对于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67.6%的学生认为是教育、技术、艺术三大领域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32.4%的学生认为是教育学科和技术学科的交叉。由此看来,有不少的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艺术、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在教育技术学学科中的重要作用。而从图3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教育技术学有专业特色的,但是对专业特色明显程度存在疑问。这说明,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不明显,并存在很强的“专业替代性”,由此产生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抢饭碗”的局面。
3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所学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方法。教育技术学专业技能就是所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方法,主要包括教师教育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从问卷调查信息显示可知,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但又感觉略懂皮毛,没有进一步地深入学习;专业技能方面欠缺,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从图4所示为所学知识满足社会需求认同感的程度。其中1.9%的学生“非常认同”、14.4%的学生“比较认同”、而35,6%的学生则“一般认同”,这些学生大约占51;4%;而48,1%的学生持“不太认同”或者“非常不认同”。这说明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认同不够。
4 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指毕业生在专业实践中体现出的自身价值。专业认同是价值内化的过程,也是自我意象的形成过程。自我价值体现对内则可以理解为对自己的满足感和对专业的认同感,对外则理解为是否愿意接受专业和职业的规范,承诺将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图5表示对于通过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学习能不能实现自我价值,50.5%的学生认为不能实现自我价值;19%的学生处于茫然期,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而只有30.5%的学生认为还是能体现其价值的。由此看来,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方面还存在有很大的问题,源于:论文的格式www.7ctime.com
特别是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严重存在脱节,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缺乏充分展示的平台,不能大展身手,无法很好地体现其自我价值。
图7说明一部分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不是很满意,有些后悔选择了该专业,认为该专业对于自我价值的体现存在一定程度的疑问,但还愿意在本专业继续深造的人数占67.7%;图8所示65.4%学生认为社会会越来越重视;图9所示57.7%学生愿意从事与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工作。由此看来,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还是抱有很大希望,认为该专业还有潜力,有待继续发展和发掘。
5 就业去向
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或者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部分毕业生积极参与到教育行政管理、大众传播和教育、企事业单位等职业领域中。图9中有57.5%的学生愿意找与本学科有关的工作;7.7%不愿意;34.6%的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只要能找到工作就好。不过,从就业方面考虑,“先就业,后择业”是毕业生当前最好的选择。
6 课程设置合理性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等三大类。图10所示,有24.8%的学生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比较合理”;53.3%的学生选择“基本合理”;21%的学生选择“不是很合理”;有约1%的学生选择“非常不合理”。由此看来,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的规划设计。
大部分学生现行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知识内容之间整合度不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强。
五 研究结论和建议
不难看出,专业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缺乏社会共识是导致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由此,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科特征,专业特色的前提下,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就业需求以及地域特色等方面入手,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1)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和划分专业方向,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及师资力量等多方因素结合起来,从而使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此增强契合社会需求。(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践为主。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专业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适当增设实践课程,组织实践活动,增加教育实习和社会实习的机会,才能体现专业特色,其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3)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整合。知识整合就是将知识集合在一起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其目的是在众多知识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并明确其因果关系,使知识形成系统,便于学习者整体把握事物的本质。比如在教学计划设置和课程安排上,要注重协调基础性的下位课程和专业性的上位课程的关系,将上位课程建立在下位课程之上,这样学科课程间的联系就会自然建立起来,从而实现专业知识内容的有效整合。(4)加强教育技术学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关联、沟通与合作,以此实现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专业和课程的有机整合,从而论文导读:专业的院校单位所在的地域特色、人才需求及师资力量,还要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与其所在地方、学校、院系的优势相结合,创设出具有中国特色、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科特色为一体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结构,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一页123
拓展学科专业的发展渠道和特色。
六 结束语
目前,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对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进行设置时,不但要全面考虑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院校单位所在的地域特色、人才需求及师资力量,还要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与其所在地方、学校、院系的优势相结合,创设出具有中国特色、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科特色为一体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结构,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